第四十三章 皇商勾結(第2/2頁)

當然,除非商人惱羞成怒,聯合起來哄擡當地物價。

可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勢必要傳到朝廷上,這個加增關稅的事兒就要鬧大,最後只有一個結果。

要麽天啟皇帝朱由校放寬關稅,要麽就是商人認栽,任由督辦司對他們橫征暴斂。

朱由校設立督辦司的目的,就是要惡心這幫貪財無度,目無國家的商人。

只不過目前這個惡心的力度還不大,跳出來的都是些小魚小蝦,真正的財閥大佬,依然縮在後面。

“想要過關,就得交稅!”魏良卿站在碼頭邊上,身旁跟著一批督辦司的官差,向底下商人說道:

“督餉館的文引,現在歸我們督辦司核發,這個月只發一百件文引!”

“按照皇上的旨意,加征關稅,現在一件文引,白銀二千兩!”

一聽這話,商人們直接炸了。

文引這東西對於想要拓展海外的商人來說,就相當於出口貿易的持有資格證。

購買文引的商戶,會由當地督餉館派人登門核查,是不是具有海外貿易及運河漕運的能力。

若是打腫臉充胖子,這個文引自然不能給他。

其實很多人都以為這個核查沒什麽必要,如果不是在國內做到一定地步了,又有幾個商人會有拿到文引去海外貿易的那個能耐?

督餉館向是文官做主,發放文引的事兒,自然也都是文官們負責。

就算明知道某某豪商定然有持文引海外貿易的能量,督餉館也還是要查,有沒有能力不要緊,因為你這麽一查,兩個結果就必須要出一個。

拿不拿得到文引,那就要看商人們的表現了。

文引的發放,都是有實際數量的,比如萬歷年朝廷規定,蘇州府督餉館每月只能發放一百一十件文引。

事情的關鍵就在朝廷規定的每月發放“文引”數量上。

這只是官面上的數字,蘇州府內文官早成體系,明著發一百一十件,暗地他們可以發一千一百件。

朝廷規定文引只需幾兩或者幾十兩銀子,私下裏,就有可能炒到幾千兩一件。

我給你文引,你給我白花花的銀子,各自都緘口不言,這個事兒又有誰知道。

至於朝廷查,那就更不怕了。

天底下的豪商這麽多,常年奔波海外的更是不計其數,他查的過來嗎?

就算查到了,他敢一棒子全打死嗎?

這還只是官商勾結的其一,江南文官斂財的方法,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僅文引一項的收入,就已經不少,但朝廷只是占了每月發放那一百件的收入,其余全都入了文官的荷包。

就算是這些收入,最後真正能到京師皇帝手上的,只怕也是十不存一。

朱由校那道聖旨一下,督辦司就拿著雞毛當令箭,下去和官商們爭蛋糕了。

魏良卿幹的就是這麽一件事兒,他借著聖旨的名義,將督餉館發放文引的實權一下子拽到自己手裏。

這還沒完,督辦司坐地起價,原本每件幾十兩的文引直接漲至二千兩。

僅是官面上的價格,就漲了多少倍?

暗地裏你商人再想買,就得來督辦司,到時候想要多少,還不是魏良卿說了算。

魏良卿貪得無厭,和文官們一樣,只不過他知道自己是誰的狗,也不屑去做那些表面功夫。

他固然會留下一部分,但其余的大頭都要給朱由校送去。

不然莫說朱由校,就是魏忠賢又豈能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