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召見王在晉

“王在晉。”

朱由校手上拿著內廷剛剛沏好的杭州龍井,手指不斷敲打在茶杯上,口中毫無感情的說了一句。

底下的王在晉低眉順眼的向上看了一眼,發現朱由校正閉著眼睛品茶,忙道:

“臣、臣在。”

朱由校輕輕“嗯”了一聲,不知對茶還是對人。

“魏忠賢向朕推薦你,朕倒想聽聽你對朝廷開源節流有什麽獨到的見解。”

說著,朱由校在臥榻上換了個舒服的姿勢,將茶杯放下,從一旁拿起三國開始一頁頁的翻看。

見皇帝不再想喝茶,魏忠賢趕緊向門外一揮手,打了個眼色。

這邊偏殿,三名司禮太監邁著小碎步走入西暖閣,一個奉茶而去,一個端上了一碗養氣補血的棗茶,最後那個則是將一把椅子輕輕放在暖閣。

朱由校示意他起身,眼神仍不離手中那本三國。

待王在晉起身坐在椅子上,魏忠賢也就不再趴著,上前兩步,站在朱由校身後,向前者打了個眼色。

王在晉沒想到皇帝一上來就會開門見山的問這個,腦海中整理了下思路,小心翼翼道:“若朝廷要開源節流,首先要保障民生。”

“為何?”見朱由校沒有吭聲,魏忠賢輕聲問。

王在晉順勢說道:“開源節流的根本,還是在百姓能否安居樂業,只有百姓活得下去,他們才會去考慮發展生產。”

“百姓恢復工、農生產,如此,大明才能富強,所謂‘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便是這個道理。”

“荀子·富國說: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聽到這裏,朱由校呵呵一笑,拿起棗茶淺嘗一口便即放下,忽又問道:“具體如何實施?”

聽到這話,王在晉心中興奮。

皇帝這番話問出來,說明就是聽進去自己方才所言,有戲!

他片刻不敢耽擱,忙道:

“想要具體實施,朝廷首先要有控制力,眼下廠衛剛剛起任,在京畿的影響大不如前,此處,需得仰仗魏公公。”

“其次,我大明國內資源有限,鹽鐵茶馬礦,皆是暴利,這些早被各地商人瓜分,皇上需要將之收回。”

“是否需要清丈田畝?”劉僑聽的一臉懵逼,隨口問道。

王在晉連連搖頭:“不可!首先清丈田畝,勢必會引起各地鄉紳不滿!”

“臣建議,朝廷開源節流第一步,是要查到如今京畿各處,百姓手中到底有沒有余糧,或是到底有多少余糧。”

“除此之外,各部院有司存銀,太倉糧儲,此為國本,皇上不可不查,需要盡在掌握才是。”

“臣建議先在京畿等處實施,以觀成效!”

話音落地,朱由校一聲沒吭,手中拿著的三國也是突然掉到地上,嚇得暖閣眾人紛紛伏跪。

“嗒、嗒、嗒……”

朱由校的指甲敲打在桌案上,良久,才是拿起微涼的棗茶輕抿一口,淡淡說道:“魏忠賢,擬旨吧。”

“著王在晉掛左都禦史銜,起兵部左侍郎,總督直隸各處糧儲、河道、漕運、軍屯等務。東廠、錦衣衛協助行事。”

聞言,魏忠賢、劉僑忙道:“奴婢(臣)領旨!”

王在晉沒想到皇帝如此信任自己,愣了片刻,才是疾呼道:“皇上聖明,皇上聖明!!”

“對了。”朱由校將喝光的棗茶碗交給一旁太監,問:“王在晉,朕聽說你在萬歷四十六年時寫了本《遼事實錄》,如今怎麽樣了?”

王在晉心中一顫,小心地說:“回皇上,遼事實錄一書,臣還在編寫,未及近半。”

朱由校點了點頭,起身在暖閣中走了走,負手望向屋外夕陽,說道:“這是本好書,書名就改成《三朝遼事實錄》。”

“萬歷、泰昌,還有朕的天啟一朝,該寫的不該寫的都寫進去,朕不怪罪。”

這本三朝遼事實錄到底有沒有東西,還要看王在晉寫了些什麽,不過就後世韃清的反應來看,應該是有讓建虜害怕的觀點的。

不然錢聾為什麽要著急忙慌的把這本書給禁毀了?說白了,還不是做賊心虛。

“謝過皇上!”

王在晉本來擔心,自己這遼事實錄一書寫的太過真實,會引起皇上猜疑,卻沒想到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走出西暖閣的他如沐春風,整個人都變得精神百倍,仿佛煥發了人生的第二春。

其實也是,能遇見這樣一個果斷不怕事的皇帝,這是很多人的災禍,卻也是一些人的福氣。

良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王在晉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四十幾歲的時候,遇見了這樣一個好皇帝。

……

劉僑和王在晉退下後,魏忠賢仍在暖閣侍立,這時,朱由校伸了伸懶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