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康熙二十六年底到二十七年初這幾個月發生了許多事。

二十六十二月,太皇太後崩。康熙悲痛難當,割辮服衰,住到慈寧宮守著靈柩懷念太皇太後,就連除夕都沒有回去。

眾臣勸諫不得,胤祚作為最敢捋胡須,且捋完還能順毛成功的皇子,被拎出來賦予重任。

然而這次胤祚也沒有辦法,他時常對康熙撒嬌賣乖,但這個方法顯然不適用於現在。胤祚也心疼父親失去曾經相依為命的親人,只能默默陪著他,還拉上太子一起,希望康熙能在心愛兒子的陪伴下振作起來。

太子原本打算替康熙處理政務、守好後方,讓康熙能安心自閉,被胤祚拉進慈寧宮時還擔心朝政會亂,然而待了幾日,發現康熙果然振作了一些,頓時就來了精神。

一旦發現這法子有用,太子就比胤祚聰明多了,他叫人把折子送進慈寧宮,當著康熙的面處理,每天選幾個略難辦些的向康熙求助。

康熙一邊教一邊生氣:“這麽簡單的事還要問我?!”連“我”都說出來了。

生氣歸生氣,康熙的精神果真一天天好了起來,不久後終於離開慈寧宮,帶著兩個兒子回了乾清宮。

胤祚半路就找借口溜了,獨留太子以懈怠朝政為由被康熙罵了一頓。

胤祚聽說這消息還頗為唏噓,這可真真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康熙自己不也怠政了嗎,自己不以身作則,只知批評孩子,這個爹當的……

差評!

胤祚替太子憤憤不平,但私下離太子要多遠有多遠,主要是臨陣賣隊友,胤祚有點心虛,生怕太子揪住他暴打一頓。

卻不知太子並沒有生氣的意思,蓋因雖然被康熙罵了一頓,但父子二人竟更加親近了。

自太子長大後,康熙對他要求越發嚴格,太子也越來越有儲君的風儀,父子再不如他幼時那般親密,這次太子難得犯錯,倒叫逐漸疏遠的關系有回春之勢。

胤祚則又遇到了棘手的事——

康熙二十七年春,賈敏病逝,時年黛玉八歲。

胤祚早有心理準備,聽說這個消息並不多震驚,只是擔心黛玉,她那個身子可不能太過傷心啊!

也不知道林如海一個人能不能周全過來。

胤祚想了想,給林如海和黛玉一人寫了一封信,叫人快馬加鞭送去揚州。

給黛玉的信除了勸慰之外,就是提醒她注意林如海的身體,恐嚇她別看林如海看似鎮定,實際上他可能才是最傷心內疚的人,又要操勞一眾雜物,千萬別病了才好。

又請林如海保重自身,並配合他轉移黛玉的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大法yyds!

事後胤祚才知道,黛玉本是傷心欲絕,怎麽勸都不成,多虧胤祚來了信,黛玉這才發現林如海果然傷心內疚過度,已經有了症狀,幸好發現及時,沒有釀成大病,黛玉忙著照顧父親,竟是顧不上傷心,也避免了一場病禍。

胤祚松了口氣,又交待人時時注意,有什麽差錯盡管告訴自己。

之後還因為旁人議論黛玉無人教養之故,向康熙求了一位教養嬤嬤送去。

只是教養嬤嬤再好,也終究不敵長輩名正言順。這年冬天,胤祚接到黛玉的信,說她即將進京城由外祖母教養,林如海正在找合適護送之人,待他找到就會啟程。

胤祚嘆了一聲,該來的總是要來。

他自然希望黛玉離賈家越遠越好,只是事情已成定局,也只能順應天命罷了。他總會護著黛玉,不叫她落到原來結局就是。

到了這一步,胤祚反而不糾結了,開始積極考慮後面的事。

別的也就罷了,首當其沖就是出行。

如今可不是後世,出門在外危險重重,何況黛玉一個小女孩在船上一飄就是半月,中間會發生什麽誰也不知道。

林如海又能找什麽人呢,他沒什麽親人了,僅剩的幾門堂族關系也已疏遠,叫他們護送,林如海自己先就要不放心。

胤祚左右琢磨,還是覺得不若等上幾個月,過了年禦駕就要再次南巡,到時讓黛玉跟著禦舟回京就是。

這不是什麽為難的事,康熙出行向來不會興師動眾,也不會搞肅清河道那一套,民船照樣可以通行,只是不能靠禦舟太近罷了。

林家自己準備好船,到時不遠不近墜在禦舟後面,林如海求一求康熙,或者胤祚請納蘭性德看顧一二,既不會互相打擾,也可保黛玉安全無虞。

越想越通!

胤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林如海,半月後收到回信,林如海果然同意一試。

林如海沒胤祚這般有信心,只是試一試並沒有什麽損失,能成自然好,就算不成黛玉也能在家多待幾月。

他私心裏並不想送黛玉去京,只是嶽母催得厲害,言語中思念玉兒地緊,一味推拒總是不像,林如海只得讓黛玉上京一趟。如今得了好借口,自是忙不叠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