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駱時行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東西,只好把派去洛陽的人給喊了過來。

這些人是他派過去送稅收的,大張旗鼓的過去就是為了告訴那些人珠崖州現在已經能交稅了,雖然不是很多,但從零到一都是巨大的進步啊。

正好快過年了,就送點東西過去讓大家高興高興,大小也是件喜事,而且這邊的潛力巨大,順便還想看看能不能發展一下旅遊業。

這些人是駱時行選的被流放官員,這些人大部分都比較冤,有一些是因為來俊臣誣告被牽連流放過來的。

有一些做事認真,能力也不錯,幹脆駱時行就給他們一個機會,如果去了洛陽被吏部看上留下來也是他們的本事,不能的話也算是過了明路,回來駱時行也能用一用他們。

不過這些人還是不夠,所以這一次駱時行派人送稅收過去其實更多是為了招攬人才。

反正他已經用北帶縣和交州證明過自己是能夠變廢為寶的,希望那些正在排隊等官職的人能夠看一看他們珠崖州。

在洛陽你可能連個縣令都當不上,但是到了珠崖州,你來了就是中流砥柱啊!

駱時行不太確定這種方式有沒有用,這個大概就跟後世許多年輕人選擇一線城市一樣,人往高處走,駱時行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宣揚一把,如果還不行就只能在嶺南這片地方找人了。

不過現在他比當初在交州的時候遊刃有余得多,因為他不用被困在交州一個地方,嶺南那麽一大片地方,用心找總能找到合適的人。

只是這期間耗費的精力會很多,駱時行不確定他有沒有那麽多精力去處理這些。

大概是因為去的時候被駱時行叮囑了一下,所以這些人到了那裏見吏部和戶部尚書的時候很努力的說了一下珠崖州如今的情況。

不過這兩位尚書比起珠崖州,更關心駱時行的生活。

因為大佬們都在關注啊,女皇在關心,只不過這些人還不到被女皇接見的程度。

皇嗣也在關心,只是皇嗣很謹慎,不肯輕易見外臣。

首相狄仁傑也很關系,但他事情很多,也抽不出空來見,畢竟大唐跟吐蕃還在打仗呢。

除此之外還有兵部尚書武承嗣、太平公主以及駙馬薛紹,關注駱時行的人太多了,他們拿到第一手資料也能跟大家多交流一下。

只是在這些人過來之前,駱時行叮囑了很多遍,除了他們現在的耕種情況可以稍微適當地誇大一些之外,其他都要老老實實回答。

更何況是駱時行相關,他們也不敢隨便說。

於是整個大周帝國上層都知道了駱時行的刺史府是破的,到了下雨的天氣他都沒有地方睡覺,甚至連現在都還沒有修。

一是沒錢、二是沒人、三是沒有精力。

駱時行親自考察甘蔗園、耕地,走訪民間這些事情都是紮紮實實做過的,所以這些人說起來也都很佩服,更是感激。

若是沒有駱時行,他們現在能不能吃飽都是個問題。

所有人在聽到的時候都心疼壞了,武曌或許是年紀大了,也或許是越來越接近功成名就,她的脾氣柔軟了很多,知道之後就嘆氣說道:“這孩子之前就吃了很多苦,不該讓他去的。”

狄仁傑更是很後悔,他的仕途勉強算得上順遂,就算外任也沒去過特別落後的地方,再加上駱時行出手解決了來俊臣,讓來俊臣沒有機會誣陷他,狄仁傑也就沒有被貶官。

導致狄仁傑對落後的概念只是文書上記載的那些,完全沒有想到居然差到這個地步。

連房子都是破的,下雨都沒地方躲雨,吃穿用度更是不用說,最主要的是他記得南邊多雨,而駱時行身上的壓力讓他連房子都來不及修。

狄仁傑心裏的愧疚都快把他淹沒了,尤其是看到自家養尊處優的幼子的時候,再想想年紀差不多的駱時行,深深有些後悔,當初他不該說那句話的。

如果他沒開口,駱時行或許還在交州,不說環境多好,至少不會吃這樣的苦頭。

而就算如此,駱時行在給朝廷的奏疏上也一個字都沒提過,甚至也沒有宣揚過。

狄仁傑一向是主張官員入中樞之前最好去各地都當當官知道民生疾苦的人,但是這一次,他理智上知道大概也只有駱時行才能拯救那片落後的地方,但感情上卻有點難過,忍不住說了句:“不如……讓越國公先回交州吧,安排人在珠崖州治理就是了。”

眾人都看向女皇,最後做決定的是武曌。

武曌也嘆氣:“如今珠崖州諸事草創,你讓他走,他也未必肯走。”

駱時行若是真的吃不了那份苦頭,怎麽可能一個字都不說?

李旦也大著膽子說道:“駱無咎是個老實孩子,但凡給他的任務再難他也沒說一個不字,現在把他調走只怕是前功盡棄,也可能讓他名譽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