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駱時行在奏疏裏直接就坦白他想要建港口並不僅僅是為了運貨,更多的是為了擴大海上香料之路。

所謂的海上香料之路其實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後世的稱呼,這個時候大唐跟南洋國家做生意運輸更多的是香料,因為這個東西賣的最好,其他其次。

駱時行也坦言想要派人去南洋並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想要去尋找一些東西,比如說石蜜的原生植物。

甘蔗原產地不是大唐,但到了大唐也還是能生長的,除此之外就是棉花,還有一些其他比較重要的東西,比如說橡膠。

這些他都想要,除此之外他還想要去更遠的地方。

如今的大唐所到最遠的地方也不過就是南洋那些國家,都沒跑出亞洲的範圍。

而駱時行卻篤定說在海的另外一邊還有大陸,他想去那裏看看。

至於為什麽知道,他就理直氣壯地推給了火神,誰讓他是火神的神使呢?火神是天下人的火神,哪兒都要用火的嘛。

反正這封奏疏寫完之後,駱時行都不得不感慨,人啊,總是需要入鄉隨俗的。

以前他都在盡量避免這些神神鬼鬼的話題,而如今一旦遇到沒辦法解釋的事情,他自己都會主動提起自己的祭司身份。

武曌從來沒想過在海的另外一邊還有大陸,駱時行十分謹慎,沒有提出地圓說,他怕太後接受不了,而且地圓說這個東西現在也並不重要。

對於駱時行的想法她倒是沒什麽意見,少年人嘛,總是充滿了奇思妙想,他們剛剛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當然想飛的更遠。

一般遊學也都是這個年紀或者二十來歲,那些年紀大才遊學的,有的時候也不是自己想去。

駱時行這一封奏疏其實寫的還算嚴謹,各種想法都是基於民生的,看得出來他並不是那種不接地氣的刺使。

連武曌都不得不承認,朝廷之中缺的就是這樣的人才,年紀大的穩重有余開拓不足,年輕的雖然朝氣蓬勃,但是經驗不足,容易空想。

也就駱時行,真真切切從縣令一點一點做上來,接手交州的時候,那裏也是個爛攤子,他很清楚交州需要什麽,但是又沒有被眼前的困境難倒,甚至對未來充滿希望。

誰不喜歡朝氣蓬勃,越挫越勇的人呢?

武曌的確年紀大了,她今年已經六十五歲,以往的經驗看來,這個年紀的掌權者慢慢進入了不易變通,只想維穩的狀態。

然而武曌不是,她的心還年輕,若非如此,她也不可能以女子之身謀求登基為帝。

當然最打動她的不是這些商業展望,而是駱時行提到的戰船。

駱時行坦白他有建船廠的想法,船廠除了建造貨船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建造戰船。

戰船可以在商船遠渡重洋的時候保駕護航,除此之外就是剿滅海賊。

武曌看了之後會心一笑,她可不認為駱時行廢大力氣搞戰船就是為了區區海賊,實際上這年頭會光顧交州的海賊不多,畢竟交州窮,搶一趟可能都不夠他們出門一趟吃喝拉撒的消耗。

那些海賊首選的目標都是廣州一帶,而武曌覺得,這小兔崽子瞄準的應該是呂宋島。

駱時行在信上提呂宋島不多,直說那裏氣候溫暖濕潤物產豐富,並且還沒什麽人口,很適合種植農作物。

鑒於他寫奏疏很少寫廢話,能夠讓他提上一嘴的呂宋島必然其重要意義。

只是武曌問了許多人都不知道呂宋島是什麽地方,這也正常,中原跟呂宋島通商那都到宋代了,雖然這兩個朝代挨得近,但實際上中間還間隔著五代十國等十分漫長的戰亂時期,這年頭的呂宋島還沒被中原人發現。

開疆拓土大概是每個皇帝最大的願望,駱時行奏疏上寫的是想要通商,實際上他也這麽想的,搞戰艦其實就是源於火力不足恐懼症,沒有經歷過後世百年滄桑,在如今國家強盛到萬國來朝的大唐很難理解這種想法。

武曌就理解歪了,她以為駱時行是有心把呂宋島給拿下,這樣原本就算對交州港口可有可無的她,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點頭的時候自然也十分痛快,她甚至還想看看駱時行到底能夠造出什麽樣的戰船。

武曌如今權勢空前強大,她都同意,這又不是什麽重要事情,至少比打吐蕃容易多了,大家巴不得有點什麽事情轉移一下太後的注意力,別天天盯著吐蕃想打仗。

可惜沒人知道,武曌也不過是想把被奪走的安西四鎮拿回來,並且壓制吐蕃讓吐蕃不敢再打安西四鎮的主意罷了。

駱時行在接到朝廷詔書的時候,開心的一蹦三尺高,深深覺得後世流行的畫餅文學還是挺有用的。

說實話,他給武曌寫的那些東西短期內都無法實現,按照他的想法,十年之內能搞定就不錯了,而到時候……皇帝位子上坐的是誰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