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建設昭州6(第4/5頁)

“沒算那些禮,光是銀子已經有六萬三千四百兩。”黎周周算完了也心驚,沒想到會這般多。

都說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話不作假。光是每年收孝敬,差不多三年攢起來就這個數了,為何人人都想當官做官了。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

“東西收起來,登記在冊,放家裏庫房先別動了。這些捐的銀錢,我再抄一遍名單,昭州衙門外紅紙黑字再誇一遍。”顧兆開了玩笑,“這不是有的人身上沒帶那麽多銀子,先賒了賬麽。”

黎周周也笑了起來,“有錢修路了。”但他一時不知,“夠不夠?”

顧兆也不知:“差不多吧,不夠了,我在去五個府縣在割一波。”

錢是肯定夠了,如今修路人力花錢少,原材料也不用買,石灰石、黏土、柴火都是政府的,即便是路多,以前按照各地政府財政數字肯定不夠,如今嘛夠了。

這六萬三千四百兩,顧兆是當做建設昭州的財政庫,不屬於衙門,單獨立出來,各路善心人士捐款,共建美好昭州的小金庫。以後要是籌集的善款也放在這裏面。

黎府還未收拾完,門口陸陸續續的人家來送銀子,最後天還沒黑,銀子一兩沒少的全都齊了。這些錢,就勞府裏鏢師看管了。

“得招一些看家護院的了。”顧兆不放心家裏,錢到位了那就立刻動工修路,家裏留著幾位鏢師顧兆也不放心。

黎周周說:“好。”

最後這招護衛的事交給了黎大。

顧兆在昭州城留了三日,第二天去了陳府,結果陳大人閉門謝客,他見都沒見到,顧兆就知道陳大人態度了,是真的不願意摻和他的事情,好的壞的,全是他擔著。

……挺好。本來顧兆做為下屬,籌集了銀錢,面上肯定要和陳大人匯報,現在面上走完了,就可以了。

殊不知,他昨個那一手,陳府裏陳大人聽完了,先是愣了下,而後哈哈大笑額手稱慶,說:“這個小顧啊有幾分才,不過那些人也不傻,捐了錢出了血,路修好了沒用處肯定要記上……”

昭州即便是路修好了,也沒用,那些水果還是送不到北方去——太遠了。路沒用,銀子是打了水漂,那些商人也不是傻子,這招下次就不頂用了。

陳大人二兒子說,別是捐了這麽多別全撈到自己口袋裏去了。陳家大郎說:“我看不像,顧大人說著錢財是修路,捐了銀子人家得了一段路的名字,要是說話不算話落了空,不修路了,顧大人的聲望就沒了。”

一個新官,陌生地方,最主要的就是聲望威壓,沒了這些,那就是要讓人瞧不起的。所以修路肯定修,不過剩下的錢不好說。陳家大郎想。

“顧大人不貪財不好色——”

“那就是為了名。”陳大人肯定說。

總是圖一樣的。

昭州城裏參加過宴會的商賈回到家中,隔了一晚,那股熱血興奮下去了,便看出來顧大人這一手了,可也甘之如飴的往坑裏跳。

人生在世,錢、權、色。

商人也不例外,錢有了,家大業大妻妾成群,因為地方遠,也不在乎規制,綾羅綢緞,美味珍饈,都享受過了。可唯獨一點,沒有名。

世人瞧不上的賤商,即便再有錢那也得不上台面。顧大人一句話說得好,能在昭州城留名,後世百姓人人記得。

多大的誘惑。

自古也就王侯將相千古留名能記錄史冊。如今不說史冊,就是一城百姓能記著好,能記著家族,那便真成了大族,有了聲望底蘊。

所以這些商賈知道是顧大人刨的坑,可跳的心甘情願沒後悔的。

“就是你們說這水泥路到底是啥路?”

“我家那段路要是立了功德碑,不成我得再找石頭刻一遍,別日久天長風吹雨打的磨壞了。”

眾商賈都是這般想,好不容易出了個名,那肯定不能土路上刻名字,風一吹,名沒了,多虧啊。於是各家紛紛開始買石頭了。

比顧大人還急著看他家的路。

“顧大人帶人出城了!”王家的下人回報。

王老板高興啊,好啊好啊顧大人要修路了!

顧兆帶了一萬兩銀子出的城,身邊跟了三位鏢師、蘇石毅、孟見雲,還帶了十位衙役,一路先去了播林,留了五千兩。

“這是修路的錢,若是你敢貪墨一分——”

播林縣令立即跪地打包票說不敢,顧兆讓起來了。

“人都準備的如何?”

播林縣令擦擦汗,一一回話,全府縣征得勞役一共三萬三千人,按照顧大人所畫,每段路就近安排……

“就是不知道這水泥如何制成?”

顧兆親自去了水泥工廠,他去昭州之前,其實跟幾位師傅交代過怎麽做了,如今一問,師傅們連調配到硬度最好的水泥比例都琢磨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