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後來

林如海的喪事辦的極是體面,來客眾多,且身份貴重的數不勝數。

在外人看來,林家聲勢十分驚人,只是可惜了,他這一去,林家又要在朝堂上銷聲匿跡三年了。

瑛玉、黛玉都在靈前哭成了淚人,自此她們就是沒有父親的人了,珞玉也傷心,只是她出不了宮,就讓弘歷弘晝代替她前來。

就是雍正也為林如海惋惜,給他定了“景正”的謚號,也是對林如海功績的肯定。

喪事辦完,舉家扶靈回姑蘇,留下來的,只有元哥兒和他媳婦。

他媳婦懷孕了,孕期反應不小,不能長途跋涉,索性就留在京城。

曦姐兒已在去年選秀出門了,孫子輩的就剩下晴姐兒還在身邊。

在回京之前,雲舒瑤又給了弘歷一些東西,足夠他慢慢消化不少時候了。

回了姑蘇之後,一開始琛玉是有些不習慣的,不管是父親去世了的不習慣,還是因為從忙碌中閑下來的不習慣。

同時他還處於一種類似應激的狀態中,風雨無阻的來給雲舒瑤請安,不管有事沒事,每天都要見一見才安心。

琛玉感覺自從父親去了,母親身上的出塵感更重了。

要是她換上一身的道袍,琛玉覺得一點違和感都不會有。

琛玉還真擔心母親有一天跟他說出對這世俗失去了興趣,想要出家的話來。

雲舒瑤當然不會出家,兒子心不安,想要見面,那就讓他見好了。

時間久了,琛玉這種忐忑才慢慢消失,同時他也找回了狀態,和媳婦婉欣一起繼續翻譯。

雲舒瑤的船隊出海一趟,書籍帶回來的是最多的,然後就是各種各樣的種子,雲舒瑤已經發現了好幾種他們這裏沒有的蔬菜水果了。

判斷出是什麽,就分開培育,很多蔬菜水果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後世見到的樣子,是人類一代代訓花才有的。

相比起在朝堂上跟諸多老狐狸的你來我往,在這裏查找資料翻譯是相對比較勞力不勞心的活,琛寶現在暫時從朝堂中脫離出來,卻也不是完全脫離。

林家,也不僅僅只是林家,依附林家的人不少,他們還在朝堂上,遇到問題也會向他求教,身為林家家主,琛玉是沒法真正閑下來的,不過工作量跟之前比是輕松不少了。

林黛玉時不時的也會過來,就跟之前一樣,她也會翻譯一些她感興趣的東西,多是關於自然學科的,還會跟哥哥嫂子一起交流。

這也是雲舒瑤想要看見的,在培育良種方面,他們出不了多少力,但是在翻譯西方的書籍,還有寫典籍方面,他們很容易就能上任。

各有各的長處,何必揚短避長。

因為林黛玉喜歡作詩詞,雲舒瑤還勸她把自己滿意的詩詞抄錄下來,等她積累到了一定的數量,還可以出書,若是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上,就是雲舒瑤這個不愛詩詞的人也會覺得可惜不得不說,林家的男丁出了好幾任探花郎,但在詩詞這一道上一直持有熱愛的只有林黛玉,她在詩詞方面格外有靈性。

雖然說出書不是一般人出得起的,但他們家難道自己辦不起一個書坊?

就算不公開,自家和親朋留作紀念也未嘗不可。

林黛玉心動了。

唐婉欣見了,心中有些羨慕,雲舒瑤:“你若是想,你也能出書,不必羨慕她。”

唐婉欣聽了這話愕然:“母親,我哪有那份文采。”

她有自知之明,她不是做不了詩,但她很少有佳句。

雲舒瑤:“你有你的長處,你想想,你在做什麽?”她為什麽會跟著一起翻譯西方的典籍?

首先就是她自己對這方面感興趣,自己廢了不少時間去鉆研。

她的外語是後學的,但現在翻譯起海外書籍來比琛玉還要流暢。

雲舒瑤:“你能寫的東西多了,比如你可以寫介紹西方地裏風俗人情的書,歸納整理西方學科的書也未嘗不可。

琛玉很贊同:“母親說的是。”

他從不覺得自己媳婦比不上小妹,只是擅長的地方不在一個點罷了。

被他們這話說的,唐婉欣臉都紅了,女子也能出書?

確實能,但古往今來,寥寥無幾。

要是自己寫著玩就算了,出書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拋頭露面,許多人也是不樂意見到這一幕的。

但林家,不介意。

要說起來,誰又不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名留千古呢?

哪怕只是小小範圍內的流傳,那也是一個了不得的成就,日後,有人看到了書,就會知道她,知道她唐婉欣。

“那……兒媳盡力而為!”

要寫書,自己沒有本事可不行。

她為此鉆研起來,十分用功,那勁頭一點不比要參加科考的學子差,甚至還有過之。

沒多久,就收到了京城傳來的好消息,元哥兒媳婦生了,生了一個兒子,是這一代的嫡長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