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封侯

這功勞連一個孩子都能看得清楚,康熙當然看得更加分明,這也是他的功績,日後將會在史書上又留下一筆。

他也在想,要怎麽賞她?

如果是男子,加官進爵不在話下,但她是一個女子,還是一個妾,那麽他的賞賜就要換一種方式了。

康熙還對雲氏抱有期待,這些小麥良種已經到極限了嗎?

未必。

現在雲氏也還年輕,看她的身體狀態,她未來應該不會短壽,而且她還在研究水稻良種,若是也能有所成就……

總而言之,在他有生之年發現這麽一個人才是一件幸事。

所以在小規模定點實驗三年後,康熙確認了這些良種的作用。

在一般的土地,能增產三成五左右,若是上等地,肥料,加上精耕細作,甚至能堪堪達到五成!

那些肥料用在水稻等其他糧食也有效果,按不同的糧食種類,增收半成到一成左右,這些都是常見的東西,只是因為堆肥的手法、步驟不一樣,就能有這樣驚人的改變!

凡是推廣開的地方,那些經年的老農在收成之日,都要跪地大呼聖上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才能勉強能抒發一點內心的激動。

於是在康熙五十五年,雲舒瑤收到了意料之外的聖旨。

之所以說是意料之外,是因為雲舒瑤設想過康熙會怎麽賞賜她,最直觀的一種就是給她爵位,從之前康熙給了她一個誥命來看,他不會忌諱她是女子就把她的功勞分攤給夫家。

現在林如海、琛玉都有功勞,但主要的功勞毫無疑問是她。

所以她封侯了,定豐候。

這在雲舒瑤的意料之中,但這聖旨中還有一條,有一個前提,提到了林如海之妻雲氏。

她現在還是妾。

百姓擡妾為妻的不是沒有,民不舉官不究,但若是官員這樣做,就是一個明晃晃的把柄。

只要還有心於仕途的,都會愛惜羽毛。

好比雲舒瑤現如今,她在林家跟正室夫人相差無幾,但在名份上就是差了一等,但現在,她被擡為妻了,而且無人可以拿這事說嘴。

因為這跟一般的情況不同,一般人以妾為妻不可取,若是有功勞讓皇上同意,那另說。

一開始雲舒瑤有些意外,但再想想也不意外,對於康熙來說這就是順水人情,但對自己,就是一個足以讓她“感恩戴德”的恩典。

雲舒瑤確實也承這份情,她為繼室,那麽兩個孩子的身份就變了,從庶出成為繼室所出嫡子。

他們管雲家也能大聲的叫一聲外家。

除了雲舒瑤自己本身封爵以外,林如海也因功升官了,他在這幾年中已經成功進入了內閣,現在因為工部尚書致仕了,又成了新任工部尚書。

就是琛玉,也因為因地制宜,升官了,從一開始的知縣到通判,再到同知,可以預見,只要不犯錯,很快又能上升一個台階。

而且他這一升官,總算是從地方回到京城附近了。

等他上任,家人之間就不用相隔那麽遠距離相見不得了。

兒媳婦也可以帶著孩子常回京城了。

這些年,家裏的孩子多了一個,是唐婉欣跟去任上之後生的,是個女兒,名叫曦兒,今年已經兩歲了。

收下聖旨,老太太已經歡喜的說不出話來了,她抖著手,自己腿軟,都不能靠自己起身,還是兒子扶她起來的,她已經失去了知覺,眼睛不能從聖旨上離開,這真的不是做夢?

他們林家又有爵位了!

雖然現在有爵位的不姓林,那也是自己兒媳婦!也是林家人!而且下一代又是姓林的了,一樣!

越想,老太太就越是興奮。

“你是個有福之人,我林家,也是個有福的!”老太太這時候突然覺得每年堅持給窮苦人家舊衣、施藥,積攢功德的事做的極好,一時半會或許看不出什麽,但只要功德積攢夠了,也是會反饋的,所以這樣的好事落在了林家,幸好當初她沒有錯過雲家!

林家命運的改變,少不得她!

林如海也十分感慨,他這一步是托了她的福了,不然他想要當上尚書,估計還要等兩年。

老尚書的年齡是大,也不是不能熬多兩年。

府中下人更是人人臉上帶笑,這下好了,他們現在是侯府的人了!

還是被皇上十分看中,親自題字的侯府!

這道聖旨一下,就在京城裏震蕩開了。

這幾年只有接觸到這方面的那部分人員知道,聽到了這道聖旨並不意外,大部分的人還是不知道的,尤其是老百姓。

聽到別人說起來還以為是假的,“這真的是聖旨?還封侯了?”

封侯多難啊,不是立下什麽大功勞,現在已經很少封侯了。

有人語氣肯定:“當然是真的,今日頒發的聖旨,侯府的牌匾都已經做好送過去了,那可是聖上親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