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頁)

譚廷休沐過來的這兩日,那張富商的山莊裏都沒有動靜。

她在接了那家送過來的江南點心之後,也讓人上門道謝了,還說那家的江南點心十分合她的口,想要討教一二,但只是被管事娘子的客套話打發了回來,沒有另外的聲音了。

她不敢輕舉妄動,只能讓人繼續盯著那位太太的山莊。

*

京城。

譚廷連回家都沒來得及,直接去了衙門,還是晚了兩刻鐘。

好在幾位通政司的老大人對於他年輕人的作為,都捋著胡子笑眯眯表示理解。

譚廷倒是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當天著意多做了不少事情。

通政司有收集民意上達天聽的責任,譚廷剛走馬上任,恰安排在此處。

他看到有下面的官員遞上來的公文中,對於江西舞弊案和今歲春闈的事情,還有些異議。

江西舞弊案是太子親自大力懲治的,今歲春闈也算提了寒門書生的比例,只不過還有不少人不這樣認為。

譚廷晚間下了衙,就將中了進士之後、留在京城選官的何冠福和趙立請到了茶樓說話。

這兩人是今次春闈的領頭人,譚廷稍稍提起尚有異議的事情,兩人便道。

“前兩日就要來找譚大人的,可惜門房說您不在家。”

譚廷確實沒在家,今日至今也沒來得及回府一趟。

他清了一下嗓子,繞過這個話題,直接問是怎麽回事。

趙立更加口齒伶俐一些,直接告訴譚廷,因著江西舞弊案和今歲的春闈兩樁事靠得太近了,還有不少落了榜的考生認為,合該今次名額都給庶族寒門才是,不能朝廷罰了涉案的江西世族,卻沒有給寒門以優待和補償。

似江西舞弊案那般的事情,何止一件兩件,這些年寒門書生的科舉,在世族官員的嚴控之下,步履維艱。

現今只是罰了他們根本不夠,他們朝廷給要更多的補償,以平息這多年受到的壓迫與委屈。

譚廷聽著,揉了一下太陽穴,問了一句。

“有這般想法的人多嗎?可有鬧出什麽事來?”

何冠福告訴他,鬧事倒是不至於,但是不少考生還都在京畿滯留,沒有回鄉,他們多聚集於寒門書院,而各地寒門書院之間相互書信聯通,勢必還有不少各地的寒門書生也生出這般想法。

趙立補了一句。

“說起來,寒門不是不信任朝廷,是不信任世族了。”

一樣的,世族又能有多少善意,看待這些要與他們分庭抗禮的寒門庶族呢?

懲治恣意妄為的世族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緩和兩族關系,才是長久之計。

譚廷又問了兩人一些情況,揣著滿腹心思回了家。

沒兩日,這件事情便被更多官員反應到了通政司。

譚廷以為不能當做看不見,於是與通政司的老大人們商議,呈到了禦前。

皇上當天便叫了太子議了此事。

關於庶族的主張都是太子在盡心盡力,此次也不例外。

翌日朝堂上,太子主動問起,當如何彌合兩族關系之事。

他問世族,也問寒門。

接下來三日,朝中百官開始對此事獻計獻策,朝堂上倒是一掃往日混亂立場,都想要順著太子之意,為兩族盡力一樣。

只從通政司每日收到的有關此事的奏折,便可見一斑。

譚廷不曉得在幕後攪動風雲的人,這次緣何如此消停,沒有在這裏出手,令東宮再次為難。

又幾日,在眾人的獻計獻策之中,太子看中了其中一策,令東宮輔臣徐遠明請了各世家大族的掌舵人商議,率先試行此事。

譚廷自然在應邀之列,一同前往的還有各世族的宗子、族老或者高官。

太子開門見山地把意圖說了。

至今世庶之間的矛盾主要便是不信任的問題,只有朝廷居中調和,很難快速消弭兩族裂痕,倒不如加強兩族之間的交流。

太子的意思,讓各世家大族的族學對寒門書生開放,給寒門庶族更多投靠的機會。

投靠不同於賣身為奴,本質上來講,只是前來依附,不改變出身之籍,照舊可以讀書科舉。

而世家大族主動幫襯寒門,兩族也就慢慢緩和關系了。

太子采納此計,問各世族的意思。

這些事情,其實譚家都有在做,不過是沒有刻意為之罷了,譚廷覺得並沒有什麽不好,畢竟譚家同清崡庶族,關系便還不錯。

只不過在這個節骨眼上,突然讓兩族親近,庶族會不會買賬,世族的族人又如何看待,就不好講了。

但太子這麽一提,各世家的掌舵之人倒都答應了,譚廷也就不便說什麽了。

他離開東宮的時候,遇到了顧衍盛。

道士這兩日看起來清瘦了許多,可見沒有停下忙碌。

顧衍盛對於這一彌合之計也同譚廷一眼,覺得尚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