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頁)

整個武鳴一帶,寒門書生一片寂然。

待他們反應過來不該就此收場的時候,再去尋那欽差大臣,那位欽差已經被官府衙門送走了。

他們怎能甘心,然而此事已經有了定論,再鬧便就是造反了。

此案就此被生生壓了下來。

但在之後的許多年裏,當地寒門庶族子弟,與本地的世家各族沖突不斷流血不斷。

再後來,這一帶的讀書人越發少了,匪盜橫行起來,當地官府多次請求周邊衛所支援,壓制本地匪患,可惜效果了了。

好端端的武鳴,再沒出過寒門讀書人,卻成了無人敢去之地。

......

顧衍盛一口氣將江西武鳴科舉舞弊案,說給了譚廷。

他說完,問了譚廷一句。

“譚大人以為,這般案子該不該翻?”

譚廷一時間沒有言語。

顧衍盛卻哼哼笑了一聲。

“當地的寒門書生,若不是對貢院主考沒了信任,怎麽能想到將文章公之於眾,讓眾人的眼睛來評判?”

他繼續笑著。

“寒門書生如此這般沒有信心,能是一件兩件夾帶小抄或者買通考場小吏的事情,致使而成嗎?”

他說著,口氣起了變,諷笑中帶著銳利。

“更可笑的是,在當年欽差查案之後,當地的寒門庶族才是真的徹底喪失了對科舉、對官府的信心,所以才完完全全棄了這條走不通的路,哪怕是棄田落草,也要做匪做盜做賊去了。”

“這是他們的錯嗎?!”

他說完,房中氣氛有一時的激蕩。

項宜聽著,交疊的手禁不住攥了起來。

而顧衍盛又問了譚廷一句。

“譚大人以為,這般案子到底該不該翻?”

房中靜得厲害,只有窗外的寒風吹動著簡陋的窗欞,發出咣當如浪的聲音。

顧衍盛此番所言,確實令人情緒隨之翻湧,譚廷亦可以想象當地的寒門讀書人,真的在這般狀況之中,是有多絕望。

但就是這般如風煽火的不自覺揚起的情緒,才讓譚廷眼皮跳動,隱隱覺得不安。

譚廷壓了眉頭,問了顧衍盛一句。

“那麽翻查過此事回京之後,你待如何?”

項宜也不由地向自己的義兄看了過去。

她想起義兄在譚家田莊時,曾與她說,這番回京便能借機將水攪渾,將太子爭取過來。

他還說了句話,“血債要血償......”

然而此刻譚家大爺問了,她卻見自己的義兄沒有回答了。

顧衍盛沒有回答譚廷的問題,反而只輕笑了一聲。

譚廷在這笑聲裏,眉頭越發緊壓下來。

他不是不能理解庶族寒門的難處,只是在顧衍盛身上,尤其在他這聲輕笑裏,讓他驀然想到了李程允在給他的書信裏的擔憂——

年後的朝堂甚至整個朝野,恐要亂了。

譚廷一時間沒有言語。

倒是顧衍盛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問了他。

“那麽譚大人此刻又如何打算呢?”

譚廷默了一默。

在他說完江西武鳴的科舉舞弊案之後,告發他,便是同陳氏同流合汙,聯手迫害庶族。

譚廷看了一旁的項宜一眼。

可若要他蒙蔽陳氏,出手相護,只憑顧衍盛一面之詞嗎?

這倒也罷了,但他看向顧衍盛,想到他剛才的那番話與那聲輕笑,便也不欲助他護他。

譚廷沒再繼續坐下去,徑直起了身。

他目光肅然落在顧衍盛身上。

“譚某既不會告發你,亦不會助你,但有一言,譚某必須要講。”

顧衍盛擡了手,笑道,“譚大人請講。”

譚廷做不到似他這般輕松含笑,反而眉頭越發壓了下去。

“世庶兩族之間本不至於此,是何種原因導致近年兩族矛盾陡增,尚且未知,若是貿然挑動兩族矛盾,朝野動蕩,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譚廷少有疾言至此的時候,話音落地,房中肅然一靜。

項宜擡頭看了男人一眼,不由想到了從前。

從前父親在的時候,確實多半站在寒門的立場上言語,但是父親也從不是打壓世族的做派,畢竟這些世族,也是從一個一個的寒門慢慢崛起,世族與世族也不可混為一談。

她不曉得父親為何給她定了世族譚家的親事,可那時候,世庶兩族聯姻本是常事。

只是就像譚家大爺所言那般,近年兩族關系才急轉直下。

若是父親泉下有知眼下這般情形,不知欲如何看待?

房中一時間沒人說話。

顧衍盛在譚廷的疾言中,嘴角的笑意緩了一緩。

他越發正經地看了這位譚家宗子幾息,點頭起身,跟譚廷道了聲謝。

“譚大人的話,顧某聽在耳中了。”

他這般說了,譚廷自然不會多言。

他只是冷著的臉色無有一息和緩,沉聲道了句,“譚某言盡於此”,便轉頭看向了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