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3頁)

就說施粥這事,譚家的粥水用料十足,寒門百姓們過來領粥無不道謝,許多人都認識大嫂,還要特特要同她躬身說上一句。

“項氏夫人安好。”

大嫂則難得地露出笑顏,“安好。”

楊蓁越發喜歡這位大嫂了,聽說她晚些時候要去安螺寺,待譚建從族學下學,便道也要跟著去。

“啊?娘子,那是嫂子去祭奠她娘家母親。”譚建提醒。

楊蓁說知道,“難道我就不能和嫂子一道,祭奠她娘家母親?”

譚建:“......”

她歪頭問譚建,“你到底去不去?”

譚建當然想去,今天去了還能蹭上安螺寺的臘八粥。

安螺寺的臘八粥用了一些不同的食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

但他不確定這樣合不合適,也怕大哥訓斥他時文還沒寫好,就天天想著出去玩。

他跟楊蓁商量,趁著嫂子還沒走,去正院問問可不可以。

......

正院,譚廷雖未跟著女眷去施粥,但讓人去縣衙支會了一聲,縣衙極有眼力地派了一支巡邏隊,謹防混亂生事。

這會施粥結束,項宜回了內院,譚廷也回了來。

今日到了下晌,風大了起來,安螺寺又在山上,山風只會更烈。

譚廷負手立在庭院樹下,思量著跟她說,風太大了,他送她過去。

門簾一動,她換了一身米白素面的長襖,頭上只戴了一只銀簪,與喬荇一前一後走了出來。

她看見他站在院中,輕輕挑眉,“大爺有什麽事嗎?”

譚廷說沒有,剛要說出方才想的事,不想院中風一停。

只這一瞬的工夫,風絲竟然都沒了。

譚廷的話尷尬在了口中。

而項宜見他無事,行了一禮就要帶著喬荇離開了。

正這時,外面一陣輕快的腳步,楊蓁和譚家到了。

楊蓁見項宜要走了,立刻說了自己想跟著一道的事情。

“嫂子,我和二爺也想去山上齋戒一番,祈禱明歲的平安。”她跟項宜眨眼。

項宜沒什麽不可以。

譚建也湊過來,雖然他也眼巴巴地想跟著去,卻在大哥眼皮子底下不敢亂說話。

他偷偷去看譚廷。

本以為至少會看到大哥不善的目光,沒想到大哥似乎並未理會他,反而略一思量,開了口。

“既如此,便都過去吧。”

他說著,微微停頓,清了一下嗓子,“我送你們一道過去。”

譚建還以為自己耳朵出現了幻聽,連楊蓁也挑著眉,眨眼看了譚廷兩眼。

譚廷卻留意著自己的妻子。

他見她這次倒沒太多意外的神色,而是靜默地皺了皺眉。

好似他送她過去,是一件讓她不適的事情一樣。

不適......

*

大哥不僅答應讓他去安螺寺,還要親自送眾人過去,譚建著實被嚇到了。

只是這本事一件值得放炮慶祝的事情,但不知怎麽,大哥說了之後,反而自己不高興起來,沉著臉沉默,就像是誰欠了他銀子。

譚建覺得這個比喻不對,他哥並不會因為別人欠他錢而在意。

這會騎在馬上,譚建小心品著他哥的神色,還沒品出什麽來,突然被他哥一回頭瞥見了。

大哥神色不善地瞥了他一眼,然後打馬躍到了前面去,只給他留了句話,“待回了家,把你近來做得文章,都送到我書房去。”

說完,高頭大馬快跑了起來。

譚建可跑不動了,臉嘩啦垮了下來。

關鍵是,他近來就沒做出來幾篇時文啊!

他怕了,覺得到了安螺寺一定要避開大哥才行,不然他擔心自己回不了家了。

*

安螺寺,有人提前到了。

小沙彌引路過來的禪房裏,小姑娘不住地大喘氣。

“我以為在家練了那麽久,登山不會累了,怎麽還是這麽累?”

她出了一身汗,臉色紅彤彤的,唇色略幹了些許,清秀細長的眉下,眼眸水亮似溪水波光。

她抹了一把汗,又遞了個帕子給眼前的少年。

“阿寓,你也擦擦汗吧,不然到外面吹風會著涼的。”

項寓不要,“你以為我也像你一般麽?這點山路我可沒出汗。”

少年仰著下巴像一只驕傲的大公雞。

也不能說完全沒出汗,他只額間落下了一滴,不過偷偷擦掉,沒讓項寧察覺罷了。

項寧將帕子收了回來,瞥了他一眼。

“我不信一會長姐來了,你也這般不聽話?再怎麽說,我也比你早從娘肚子裏出來半刻鐘,正兒八經是你二姐。”

她板著臉認真教訓項寓,但她身子不甚強健,說起話來也有些中氣不足般飄飄軟軟的,一點沒有長姐的氣派。

項寓好笑地哼哼了兩聲,瞧了一眼日頭,叫了項寧。

“我和幾位學子約了在後山見面,眼下時間快到了。”

項寧往外看了一眼,“是上次寫了那則查賬的事情寄過來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