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粢飯團(第2/2頁)

等她長大了些,才知曉這些變化皆與宮中的皇太後有關。

這位皇太後原是先帝後宮之中,一位不起眼、不受寵的才人。忽有一日,她不僅得了先帝的寵愛,一路順風順水晉升為皇後,還拿出各式各樣沒見過的種子來。既解了民間糧食困局,使得人人吃得上白米,家家用得起葷油,免去大多數人的饑荒之苦,又推廣了一眾新式菜品,使不受大雍人重視的炒菜變得風靡。

民間傳聞,皆言這位皇太後是被神仙收為徒弟,本是天上的仙女,特意來保大雍繁榮昌盛。

而孟桑心中卻隱約生出猜測,這位傳奇的皇太後,莫不是與她一樣從現代社會穿來的老鄉,還得是身懷金手指的那種?

“店家,要三份粢飯團,但得每份都多加一些這個……呃,肉松。”

耳邊傳來一聲詢問,打斷了孟桑散亂在外的思緒,她溫和答道:“自是可以的,但每份須得多收一個錢。”

方才詢問的是個仆役,看著是幫主子來買吃食的,對價格無甚異議,十分爽快。

孟桑手腳麻利,馬不停蹄地做起這份大訂單。

許是坊門已開,該上朝的、去行商的,用了朝食便出了坊門各奔去處,排在姜家食肆門前的食客卻不減反增。

大約卯時一刻,待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孟桑等人便先關上店門,開始為白日的食肆生意做準備。

有姜素在大堂幫著收拾余下桌案,孟桑能稍稍松快些,手中疊了大大小小的碗碟,徑直往後院井邊池子送。

她腳剛邁入通著後院的門,迎面就撞上了一位中年婦人——姜素的阿娘,朱氏。

朱氏應是剛從屋內出來,瞧見孟桑端著碗碟進後院,細眉揚起:“食肆生意好,真真是辛苦桑娘了。再過幾日,素素她阿耶腿傷就能痊愈,省得總是勞累你忙前忙後。”

孟桑往井邊走,淺笑:“嬸子說笑了,我得姜家阿翁收留,總該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使不得!來者是客,怎好讓客人一直忙碌呢!”朱氏眼珠子一轉,撇下嘴角,“算起來,桑娘你來長安已有兩月,怎麽一點你阿翁的音訊都沒?”

井邊,孟桑打上一桶水,開始清洗碗碟:“長安大,尋人不易。”

就她所知,阿娘當年相中阿耶後,與家中大吵一架,一意孤行要嫁給心上人。婚後隨著阿耶回了淮南道揚州府,自此與長安再無聯系。許是當年為婚事,阿娘與阿翁生出嫌隙,斷了往來,因此阿娘平時不太提起阿翁,每每言及都是冷著臉,不願多言。

而她此次來長安尋人,實屬是被逼無奈。

四月前,行商的同鄉忽然告知她,說她家耶娘在沙漠卷進了沙暴,兇多吉少。

初聽得這個訊息,孟桑還來不及反應,就被幾家叔伯找上門來。他們話裏話外說著好聽,實則是打定主意要拿捏她的婚事,再瓜分家中財物地契。

孟桑別無它法,思來想去,只能趁著他們沒有防備,收拾了些細軟與重要物件,連夜逃至阿耶在公衙任職的好友處。她只說自己要來長安尋阿翁投靠,懇求傅叔幫忙解決公驗一事。

來長安後,她憑著阿耶留下的來往書信,尋到了阿耶故交——姜記食肆的店主姜老頭,即姜素的阿翁,好歹有了一個容身之所。

至於尋找那位素未謀面的阿翁一事,孟桑著實沒抱多大信心,只當是盡人事聽天命。

一旁,朱氏瞄了眼大堂與後廚,隨後湊到孟桑邊上,壓低了聲音問:“五日前我與你說過要搬走的事,如今五日之期已到,你可找好了落腳處?何時能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