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9章 兩個兒子國的不同待遇

朝鮮官員們就著上國東南王的聖論一一表態,南人黨首領許穆說王爺的聖論如黃呂大鐘,將他徹底驚醒,讓他明白到自己的過錯,沒有顧全大局,使得君父為難,今後一定痛改前非,努力把國家建設好。

西人黨首領宋時烈也說他必定與同僚們精誠合作,盡心盡力地將國家建設好。

其余官員們也挨個兒發言,表示堅決擁護東南王的策略方針,不搞黨爭,一心為公!

看到他們乖順的樣子,李棩心酸:“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真是惡人自有惡人磨,要不是東南王來,豈能讓他們這麽地配合!”李棩無比感謝顏常武,這是請都請不來的幫助力量啊。

換作是前明皇帝親來,也解決不了朝鮮的問題,上梁不正下梁歪,前明黨爭更厲害,根本沒資格管朝鮮的事。

顏常武說道:“朝中無派,千奇百怪,有不同的見解是很正常的,但是為反對而反對就不對了。前明黨爭就是如此,不問青紅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是自己一夥的,哪怕是錯的,也是對的,不是自己一夥的,哪怕是對的,也是錯的,結果可想而知,不必多說!”

“朝中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在沒形成統一的意見前,大家可以充分討論,一旦形成決議後,所有的人都要執行而不能拖後腿,必須顧全大局。”顏常武說道:“我們中華也是這樣而行,減少了許多的錯誤,你們也要這麽做。”

眾官員包括了中華的官員一致響應道:“謹遵王爺旨意!”

之後,南人黨和西人黨的黨爭漸趨緩和,雖有爭執,但鬥而不破,不再象以前那樣兩邊要爭個你死我活,於是形勢和緩,朝政順利,這讓李棩放寬了心,也感覺到自己的慶幸。

朝鮮朝堂爭執,上國一般都不直接幹涉,除非是朝鮮國王求援,主要是吸取了以前派出使節幹涉朝鮮內政,不但討不了好,還鬧得大家不愉快,這次恰逢其會,東南王訪問朝鮮,李棩自爆家醜,顏常武出手,輕易地把朝鮮朝臣們整理得妥妥當當。

感謝之余,李棩給上國進貢的財物不計其數,包括了黃金、銀元、銅器、人參、皮毛等等,不過他沒送給顏常武的隨行人員,而是獻給顏常武,再由他另行分配。

因為中華都行廉政,要是給官員們送禮,那就害了他們,鬧出醜聞,而上貢後由至尊再行分配就沒有問題了。

在兩位王爺的主持下,陳子壯代表大明,與朝鮮簽訂了《大明與朝鮮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兩國睦鄰友好,進一步加強文化、經濟的交往,大量削減關稅,實行自由貿易。最重要一條是朝鮮在五年內,每年向大明移民三萬人!

總共十五萬人將絕大部分移民在大明的長城以北地區,如此大明將獲得十五萬人口充實北方。

這是雙贏,對於朝鮮是減少了相當一部分的人口壓力,而大明擁有更多的人力去建設北方,也不怕他們造反,事實上,這十五萬人很快就歸化成為了中國人。

在朝鮮內部存在著一定的質疑聲,認為出賣人口,但在第二年即1670年為庚子年,這樣的聲音戛然而止。

因為朝鮮遭遇了大饑荒的襲擊,受小冰河時期的影響,朝鮮於1669年的年底天氣嚴寒,風雪堆得比二層樓還要高,次年則有大洪水,春耕的無從談起,洪水之厲害,遍及全國,還將儲糧倉庫給淹沒了。

本來朝鮮仿中華之制,努力儲糧,也有一定的積累,萬萬沒想到災害如此猛烈,糧倉也都難保。

李棩向上國告急,請上國救援,不僅是大明伸出了援手,南華也派出了糧船,自東南沿海、台灣、呂宋等地派出的糧船迅速趕到,救災民與洪水中。

中華以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低息貸款三種方式向朝鮮提供了援助,送來了大米、玉米及土豆,搭配腌制泡菜,以及軍用糧食,包括了壓縮餅幹與幹糧肉,還有大批的魚幹等,以及凈水的明礬、醫藥,還有煤!

讓朝鮮人撐過了這次災難,死亡人員不到萬人。

是年,朝鮮移民到大明達八萬余人!

……

且說顏常武離開了感恩戴德的孝子國,到達了賊子國即倭國也。

話說回來,當時的倭國也接近孝子國,對中華畢恭畢敬,畢竟顏常武的戰列艦編隊就擺在了江戶灣內。

上百艘南華與大明戰艦組成的中華艦隊集結在江戶對出海面,包括了六十多艘戰列艦,不乏有“帝國”級巨型戰列艦!

他們插著大明與南華帝國國旗、軍旗,表明了中華本是一家。

現在的顏常武既是南華帝國皇帝又是大明權臣,很方便地把兩家武裝力量混合在一起。

大艦巨炮這種觀感足以令人仰望,一字排開,直達天際,見得海面上戰列艦遍布,以浩瀚的大海作為彰顯風采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