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3章 乏油,發展高科技

棕櫚油屬於植物油,植物油燃燒,不僅燈光微弱,而且有異味有黑煙,並非理想的照明燃料。

顏常武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他著人殺鯨,用鯨油勾兌進棕櫚油,增加亮度。

鯨油屬於動物脂肪,能量高,燒起來亮度高,尤其是抹香鯨腦油和普通鯨油相比,燃燒更為充分,沒有太大的異味,所以市場反響更好。華人為求油而殺鯨,鯨魚寶寶就倒了大黴。

人類捕鯨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朝鮮發現的一幅史前巖畫上,就有了人類乘坐小船和鯨搏鬥的場景了。

中世紀歐洲的巴斯克人,則是靠捕鯨維生。

窮苦的倭國人,吃不到牛肉豬肉和羊肉,鯨魚肉是他們重要的蛋白質補充來源。

捕獲的鯨可以提供肉、皮、脂肪,以及用來制作衣服內撐的鯨須。當時的人類當然已經意識到了,鯨的脂肪量大,是非常好的照明原料。只不過,因為航海技術的限制,遠洋捕撈還不太現實。

顏常武這家夥,首倡海軍艦長的考證“科目”中有一項是該艦長率領一條船殺死一條鯨魚,殺不到鯨魚就沒證,中國軍人們就從倭國海岸到達了西伯利亞的東海岸,到達了海參崴,過了白令海峽,到達了北美洲。

殺鯨風行,商船隊接踵而來,他們是不會浪費一點鯨魚的東西的,鯨油也就成為了燈油的一部分。

隨著中華強大市場需求,捕鯨業越來越繁榮。近海的大規模鯨群越來越少,人們只能越走越遠,向遠海進發。

中國的捕鯨船甚至跑到了中美洲,到達了墨西哥!

17世紀中期,中華成為了世界捕鯨界的老大,中華出產的鯨油產量超過了全世界鯨油產量的總和,甚至是三倍之多(中國人一發力,世界都害怕,很多產業都是如此),也成為了鯨魚們的噩夢。

暴利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進來,雖然遠洋捕鯨危險重重,水手傷亡現象非常普遍,但勤勞的中國人們依然願意去冒險,都期望一夜暴富。

但,油還是不夠!

想想中華人口接近三億,越來越富,並且帶動了中華八國小跟班也跟著富起來,還有受中國影響的外國,比方說在印度的莫臥兒帝國,一次就向南華商人下單五十萬銀元購買燈油,慷慨地先錢!

莫臥兒帝國為了粉飾太平,購買燈油去為都城德裏點火,慶賀蘇丹的生日。

這不算強,印度每年到了排燈節,信徒們大量點燈,他們認為光明戰勝黑暗,燈火越多,越能取悅神明。

普通印度人窮得要命,都在樹上住著,但點起燈來一點不含糊。

印度各大城邦的王公、土邦主團購一百萬銀元的燈油,先錢!

倒不是他們犯賤,而是他們知道燈油供不應求。

還有緬甸、柬埔寨、暹羅的佛誕節,需要的燈油也是極多的,再有波斯的拜火教信徒們一次就帶來了十萬銀元要現購燈油帶回波斯……

南華的燈油絕對是良心商品,勾兌的石油不多。

他們是直接把石油加進燈油裏,現在南華人在顏常武的指導下,知道石油能夠點燃,但自然界的石油點燃時煙多味大,只能少許的添加。

事實上,南華出的燈油有二種,一種是添加百分之十的石油,價錢高,另一種是添加百分之二十的石油,價錢就低了。

只是還是不夠用,南華人培育燈油市場,市場越來越大,驚奇地發現自家的供應力不從心。

別說外國,尤其是一到春節,油絕對不夠用!

中華在顏常武的提倡下,全都放足七天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狂歡節日。

官府點燈到元宵節,十五晚,晚晚亮。

老百姓開了油鍋炸東西,炸得香噴噴的,他們不用上班,晚上點燈打麻將打牌、喝茶、吹牛皮。

美食街營業通宵達旦,炒菜炸東西,這食用的棕櫚油啊,就象倒水一般地使用!

用起來好象不花錢一樣,讓歪果仁嘆為觀止。

在中國的影響下,倭國、朝鮮、琉球和安南都在過春節,他們下大單,購買大量的棕櫚油回國給子民改善生活!

乏油的問題日甚一日,楊鶯兒寫信給顏常武,問他怎麽辦?

他立即指導科技攻關,從石油中提煉出煤油來,代替棕櫚油的燈油作用。

原來,位於南華帝國西邊,扼馬六甲海峽的蘇門答臘島是座寶島,因為“地上出產油,地下也出產油”:棕櫚油和石油。

島東側的石油產量豐富,蘊藏的地方淺,石油直接冒出來,方便開采。

“光明”公司是一家合資公司,皇家出錢40%,各大財團出錢則為60%,募集人員進行科技攻關,已經取得了技術突破。

公司的產業區裏,一座座的蒸餾釜林立,源源不斷地生產出煤油、重油,產業區內洋溢著一股股汽油味,現在還不能夠使用,只能任其燃燒或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