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事情跟不上變化

接下來的時間裏,不約而同地,周正儒和楊展做著同一件事:跑基層!

深入基層,了解情況。

周正儒到四川的各州、縣,視察民眾生活、農工商三業的生產運行情況、以及道路交通、山川地理,並考核官員的賢愚。

想想川路難於上青天!

他這一走動,翻山越嶺,過河渡江,為自己小命著想,他甚至學會了遊泳!

古代士大夫要面子,眾人面前不能果露身體,但周正儒看到四川的江河是如此之多,想想天啟帝是怎麽死掉的——坐船結果船沉,落水後的天啟帝很快掛掉,連皇帝都保不住,況且他區區一個總督!

所以周正儒積極鍛煉身體,請人教會了他遊泳!

古代大官要面子,出行有儀仗隊清道,鳴鑼打傘坐大轎開道鑼喝道,威風凜凜。

但是速度太慢了!

周正儒不穿大明官服,這種官服就是衣冠禽獸,戲袍戲子,穿的是沒有軍銜的東南軍作訓服,如此行動迅速。

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今上很少穿大明王爺服裝,搞得下面的官吏也開始穿起了東南國的官員制服——中山裝,而周正儒管著軍務,所以他能穿軍裝。

他首先要求地方官做好生產經營工作,積極發展經濟,確保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同時檢查地方建設,民生倉庫,還有國防建設,社會動員等等。

所到之處,他不僅僅是聽匯報,而是到達現場,看生產,揭米缸,下田頭……從而掌握第一手的資料。

而楊展則下到各支部隊去檢查軍務,他是老軍頭,一看官兵們的動作姿勢,就知道他們的水平情況,然後有的放矢,作進一步的操練。

他給予川兵很高的評價,認為他們刻苦耐勞,戰術姿勢合格,訓練是按打仗的準備進行,能夠把隊伍拉出去就可以打仗,非常好!

前任四川總兵張建新功不可沒,張建新是新朝提拔起來的軍官,他雖然打仗不算厲害,但練兵卻是一流,也很用心。

尤其是山地步兵,看到他們矯健的步伐,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楊展贊不絕口,上折子保奏張建新。

他對楊璟新道:“人盡其用,有的人做這方面行,有的人做那方面行,朝廷把張總兵放在了合適的位置,做了合適的工作。”

楊璟新非常忙碌,他負責組建三總部,有老父的法眼,為他選擇了一位叫做趙玉虎的本地參將為參謀長,三十出頭,年富力強,去過南京參加過高級參謀培訓,是那期培訓班的佼佼者,回川後積極探討參謀業務,加以實踐,寫了七八篇論文,掙到不少小錢錢。

他負責開展參謀工作,很快就找來了一些參謀,組建參謀部,把台子搭起來後,積極研究進藏的作戰與訓練,虎虎生風。

政治部的工作很重要,經周總督介紹,他請來了川東兵備道馮思禮,此人是老政治,是今上的死忠粉,極端的民族主義者,言必稱我大中華,口頭能力很好,善長做政治工作。

至於後勤業務,由前總兵張建新的推薦,請到了成都府同知孔成琳,此人是舉人出身,長期從事糧食工作、民夫業務,交遊廣闊,很熟悉各地情況,遊學時去過川西和西藏,因此楊璟新禮聘他來負責西征大軍的糧台。

後來的事實證明,三個總部運行得有條不紊,所選擇的三位官員堪稱稱職,完成任務很好。

東風吹,戰鼓檑,開始了戰爭動員,參謀部負責選撥軍官與士兵、組建軍隊、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政治部在官兵中進行動員,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他們從歷史上說明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的領土,我們中華從來都是大一統的國家,絕不允許任何一寸領土丟失,每一位中華子民都有義務維護中華的統一,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軍隊現在都很注重政治教育,要讓官兵們懂得為何而戰,具備頑強拼搏的戰鬥精神,遇敵必戰,樹立必勝的信心!

後勤部則組織民夫團,搬運軍資、修建道路,打造器械,千頭萬絮,忙碌不停。

……

周正儒同樣忙,除了下基層,他還得隨時掌控著與西藏顧實汗及黃教的談判,他組建了一個小型的使節團,主要成員是他的幕僚長,浙江舉人王實昧,熟悉拉薩的茶馬商人房玉和內蒙古的黃教喇嘛陳和平,他們奉他的命令沿著茶馬古道前往拉薩。

1656年的年底,趕在冬天來臨,大雪封山前,他們到達了拉薩。

然後他們接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雄霸青藏的顧實汗在他們到來之前,死掉了!

倒不是什麽宮廷政變,而是顧實汗老弱病殘,他已經74歲了,到點領便當。

他雙腿一撐不打緊,而青藏地區陷入了混亂中,雖然他留有遺命讓他在青海的大兒子達延繼任大汗,然而跟隨他到達拉薩的五兒子伊勒都齊顯然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