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行軍途中

黃河上早先就有準備,架設了多道船浮橋,用木船一條接一條,以鐵鏈相連,上面搭板,讓大軍度過黃河。

黃河淩訊剛過,河面上猶有余冰,河水尚未大漲,組建船浮橋通行的壓力不大。

就在黃河濟南段,軍人們看到了一個壯觀的場面,他們看到了黃河改道,從人們挖開的一條巨大的河道上奔流而過,而原黃河河道上,正在修建著一條黃河大橋!

河底處人頭湧湧,初春剛到,已經人員匯集在那裏大幹費就用人力去堆,道理是河道旁邊先建另一條河道,把水引走,原河道造橋,等造完之後,恢復原河道通水,人在橋上走。

黃河人工河道也不會浪費掉,黃河大橋完工後,人工河道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蓄水湖,可以看風景,湖邊地皮造房子值錢,還有灌溉養魚什麽都行,這種一家便宜兩家有賺的事情,中國人早就做得駕輕就熟了。

遠遠地望過去,黃河大橋異常的高大宏偉,是一條奇特的雙拱形大橋,這座橋已經造得七七八八,接近完工,據說是東南王的要求,底下的橋洞要讓排水量五千噸的船只通過!

嚇!五千噸!

現在最大的四層炮甲板戰列艦也不過三千噸,王爺居然要讓橋洞能有過五千噸船只的高度

工部的人一算,如果每個橋洞下的水面都能夠通行五千噸,這成本太高了!

可是王爺的旨意不能違反,他們想了個辦法,設計了兩個漂亮的拱形,一出一進的,這樣提高了橋洞的高度,使得五千噸船只可以通航。

於是,黃河上的第一座大橋就成了雙拱形,橫亙在黃河之上。

普通士氣看熱鬧,如李過等人就知道這座大橋的意義所在,真是不得了!

閑時通過人貨,戰時南北調兵,黃河自古有“夜不通航”的習慣,等橋建好,想過就過,不再受到限制。

處處有驚喜啊,李過對左右道:“凱旋而歸的時候,此橋必通,當與諸君過此橋!”

左右紛紛叫好,而據李過所知,除了濟南黃河大橋,朝廷在鄭州修建第二座黃河大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除此之外,南京長江大橋,廣州珠江大橋都在策劃中,將來都是一橋貫通南北,天塹變通途!

這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橋,哪怕是兄弟東南國也做不到,因為東南國內沒有這麽壯觀瑰麗的大河,至於世界?

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獨一無二,有世界上最強有力的王朝管制,還有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以及基建狂魔的能力。

東南王執政中華,基建狂魔抖擻精神,大顯神威,與前朝皇帝不同,他做到了讓軍人聞戰而喜,讓民眾聽說要上工程就搶著幹!

想想隋煬帝搞了條京杭大運河就丟了江山,顏常武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修橋造路建廣場,開礦建工廠等等,工程量是隋煬帝的十倍,民眾卻百倍地擁護他。

他是軍神,率領軍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他是財神爺,跟隨他幹活有銀元,花差花差!

所以黃河大橋建起來了,長江大橋快建起來了,珠江大橋也快建成了!

……

旅途辛苦!

除了李過及其親衛三百騎是一人雙馬之外,京軍中的三千騎兵都是一人單馬,結果騎兵成為步兵,行軍都是走路,無論如何都快不起來!

馬匹身上還要攜帶個人裝備,如果人騎上去,這麽長途跋涉,馬匹會廢掉。

這就是中原王朝無馬的杯具,哪象遊牧民族一人數馬,來回更換一日百裏不在話下。

換作中原騎兵,恨不得自己背著馬走路,否則讓馬勞累了,遇敵時跑不動,可能有殺身之禍,相比之下,人累點好過沒命。

除了馬匹,還有驢,一個班帶一頭驢,主要托本班的輜重補給,包括班用的帳蓬、柴刀、水桶、鐵鍋、口糧以及軍火等,很踏實地跟隨著主人行動!

高級軍官騎馬,中級軍官人手一驢,自嘲為驢司令!

如果某人晉升為驢司令,得恭喜他升官了。

海那邊的東南國毛驢特多,養驢經驗豐富,反饋回大明,成船成船的毛驢運回大明,他們在呂宋那邊有養殖場,運輸時只要經過台灣就能到大明,海途不遠,成本不高,銷量頗大。

大量養驢,役使吃肉做阿膠,每一個驢老板都賺到盤滿缽滿的。

每班一驢是標配,減輕了軍人的負擔,而且耗用不多,毛驢很好養,又皮實,唯一的缺點就是有時不聽話,調皮,你打它它更犟,打著不走牽著倒退,跟你對著幹!

為此軍隊專門開了養驢培訓班,請來師傅來教軍人怎麽樣調教毛驢!

從南京開撥到北京,走了足足25天,這算快了,普通人則需要45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