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2章 軍政之事

無論是高級班還是中級班的軍官們的學習時間都是一個月,結業之後,他們帶著使命回到了軍隊中,立即主持了轟轟烈烈的軍隊改造。

軍隊在那個月裏一直訓練,沒有改變,不過餉銀是發足的。

等到老長官回來,他們在兵部、總參人員的協助下,對官兵們進行甄別挑選,擇其能戰者、強壯者留下,為“新明軍”的一部分,列為正兵,乃是正規軍、野戰軍。

淘汰下來的官兵進行分流,一部分成為各地駐防的機動鄉兵,叫做“團結兵”這樣有喜感的名稱。

為什麽要用“團結兵”?

沒別的,因為老大顏常武喜歡這個名字……

其余的確實不合適當兵的,則解甲歸田,朝廷出資遣散。

比起以前要好,以前的朝廷要不沒有錢,要不有錢也被各級官員克扣,但現在不同,朝廷兵部對於軍餉非常重視,確保每一個官兵都能夠拿足他們的收入。

所有正兵平均加百分之五十工資!

團結兵加百分之十至二十工資!

離開軍隊的官兵得到充足的遣散金。

餉銀發足,沒有誰與錢過不去,如此軍隊分流改造這麽一件大事就輕易的被完成了,沒有激起多大的反彈。

顏常武擒賊先擒王的措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各部總兵、參將都認同他的管治,各部老大尚且如此,其他的人無話可說。

部隊的變化很大!

東南府的作戰軍官、政治軍官進入各支部隊中,按東南府的訓練大綱,因地制宜進行訓練,

經過整編,在南直隸、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均設立了新軍,其中南直隸駐紮了高傑、劉澤清共六萬人,江西有劉良佐三萬人,湖廣有黃得功的三萬人,至於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則均有三萬人,加上南京亦有二萬人,總共新軍達二十萬人,團結兵有六萬人,加上各支獨立軍,合計兵力達到了三十萬人。

這些軍隊,全部被東南府所控制,軍制如東南府,訓練亦如東南府,吃得也是東南府的夥食。

餉銀充足,訓練充分,掛的是殿下的大幅戎像,軍中只知殿下,不知道明帝。

有了他們的支持,加上顏常武自帶的東南軍十數萬,顏常武遂能夠大展拳腳。

他下達國公旨令,分別委派了越其傑(馬士英妹夫)為江西布政使、袁樞(袁可立之子)為湖廣布政使,為三地最高地方指揮連發,陳潛夫(一代名士)為浙江布政使,此三人,都是他所開設的東南府政治學院南京分校的佼佼者,已對他效忠!

顏常武在軍人官吏裏灌輸他的治政理念:忠君(就是聽他的話)、發展經濟、民生三大方面,主要是講社會河蟹。

一些官員覺得很難適應,紛紛退群,但亦有一些官員應時而起,越其傑、袁樞、陳潛夫認同他的理念,自然得到了重用。

不過,他這一套在南明官員中爭執很大,官員們普遍認為這是對自古以來朝廷牧民的一個巨大的傾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不容傾覆!”內閣中,禮部尚書王鐸反對道。

“我們並沒有傾覆這一套制度,主要是對民眾要好一點,讓他們能夠活下去,為我們提供兵員和納稅糧!”首輔孫承宗說得明白道。

姚明恭亦道:“孟子曰‘君為輕,民為重’,我們雖不致於如此地步,但要讓百姓得到好處,是為正理!”

閣員馬士英諂事顏常武,說得粗俗地道:“我們吃肉,百姓喝湯,大家利益均沾!”

對於發展經濟,南明官僚普遍有抵觸,認為官就管民,哪管得了他們家裏吃肉吃飯!

要不是東林黨的例子在前,只怕他們早就要跪闕犯顏直諫了!

他們的不合作在所難免,這不要緊,顏常武進宮去見永明帝朱由產。

南京明宮!

南京紫禁城,乃朱重八在南京建造的皇宮,建造前後歷時二十余年,占地面積達百萬平方米,面積之大,勝過北京明宮!

南京故宮始建於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其址選於元集慶城外東北處,遷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明故宮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設立南直隸,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十分重要。

南京故宮坐北向南,有門四座,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入午門為奉天門,內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華蓋殿,謹身殿。內廷有乾清宮和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

朱棣北遷後,此後數百年間,南京故宮鮮有修葺,風吹雨打,自然損壞嚴重。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夏六月天降雷雨,謹身、華蓋等殿被雷電擊中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