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5章 百萬華人下南洋(九)(第2/2頁)

適應性——《百萬華人下南洋》中認為一個華人的組成部分——華南地區的廣東人和福建人的作用極大!

就揚基·理查森認為,南中國海其實是一個大湖,東南亞和中國華南地區自古保持著密切的文化和物質交流,歷史表明,唐宋元朝時中國華南地區的華人已經開始向東南亞遷移,到了鄭和下西洋,華人到東南亞的數量增加,華人來來去去,有一些華人回流大明。

所以,從福建到廣東出發的華人,對於東南亞有更強的適應性,同時他們獲得對東南亞自然環境和氣候的適應性和多種東南亞疾病的免疫力,這就是華人開發東南亞的一個有利之處,別的種族根本沒法和他們比。

福建人的長處在於航海,他們的航海技術是所有華人中最熟練的,他們擁有一流的航海家,沒辦法,福建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的這樣環境下,人們只有出洋才能有活路。

廣東人的對環境的適應性應該是這個星球中最強悍的,揚基·理查森相當推崇廣東人,認為把不同的種族放進惡劣的自然環境裏,能夠活下去的基本上是廣東人,首先死掉的是黑人,接著是白人,活下去的肯定有廣東人。

在開發大潮中,哪怕東南府準備得再充分,也經常給予移民的援助不夠。

曾經在開發土澳時,有一夥華人約摸有上百人,不知道怎麽一回事,政府在搬家時丟棄了他們的档案,忘記了他們,不再給他們提供補給。

數年後才重新發現他們,結果驚訝地發現他們活得好好的,而且把周圍環境都給改造得象個樣子了,房屋、道路、田地、水渠等等一應俱全。

甚至還建立了升旗台,每周一正爾八經地舉行升旗儀式,升東南府的星辰、大海和山峰旗,事實上,就是因為看到旗幟才重新發現他們。

這是一群廣東人占多的華人,初時他們的食物是大米和蕃薯,還有些臘肉,吃完了之後呢?

隨便覓食,周圍環境有什麽吃什麽,袋鼠、鸚鵡、浣熊、蛇,各種野菜,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今天的考古學家如果要判斷一個營地是否屬於華人,除了找到華人發掘的水渠、引種的香蔥之外,是否存在許多小動物的骨頭也是一個重要證據。

其實,很多熱帶土著部落都能吃常人無法忍受的食物,比如昆蟲,而廣東人的可怕在於,通常都像常人那樣吃,但也可以隨時變身像野戰特種兵那樣吃,如此就解決了很大的生存問題。

揚基·理查森絕非詆毀廣東人,他認為,如果征服東南亞的華人行列裏沒有廣東人和福建人,則華人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