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5章 孫元化脫身

登州兵亂,最終平定,被叛兵俘虜卻不殉節的明守備宋光蘭、分巡道王梅及山東巡撫余大成等被執至京師鎮撫司審問,嚴刑拷打,孫元化不知所蹤,無法辯解,被定為禍亂之首,發海捕文書追緝,並收捕其家人。

大明朝中還是有明白人,首輔周延儒請了徐光啟過府議事。

兩個都是大牛人,周延儒,字玉繩,號挹齋,明代宜興人(今宜興宜城鎮人)。

萬歷四十一年(1614年)三月,會試高中第一,獲會元。一月後參加殿試,又一舉奪得一甲第一名,成為狀元,時年21歲。連中二元,少年得志,走馬京城,威風八面。周延儒中狀元入翰林院為修撰。

此後一路升官,崇禎三年(1630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同年六月,溫體仁也入閣為相。九月,崇禎拜周延儒為首輔。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天主教聖名保祿,漢族,上海縣法華匯(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

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歷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崇禎五年(1632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為次輔。

按東南府顏常武的認為,這位徐大人是個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可惜顏常武沒有能力將他收入囊中,就連孫元化,要不是出了驚天大亂,顏常武也弄不來孫元化——畢竟,仕途才是那個年代裏大明的黃金職業。

幸運的周延儒非常的年輕(才剛剛40歲)就高居大明文臣之首,不過,他的額頭堆出了川字形,兩髺已經顯白。

國勢艱難,內憂外患!

不要以為明朝的仕大夫都是傻子,周延儒非常清楚關外北虜的厲害,知道對方一旦得勢,那大明將會不保!

因此他還算積極支持明朝的主戰派抵抗北虜,如孫元化就是他支持的對象之一,算得上是孫元化的舉主,朝中多位大臣攻擊孫元化,他哪還不知道對方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他對徐光啟說道:“徐公,孫元化是你的弟子,那些人借機攻擊你所行的西法,所圖不善!”

徐光啟和孫元化都是小耶的信徒,明朝的仕大夫普遍看他們不順眼,認定洋人是鬼,而徐孫兩人“事鬼”,是異類,皇帝因他們有實幹而重用他們,自然招致他們的嫉恨,有機會就要坑他們一把,以致於周延儒和徐光啟不得不合議商量對策。

聽聞首輔的話,那時徐光啟已是垂垂老矣,看透了世情,冷哼道:“國勢艱難至此,溫長卿還不消停!”

溫長卿,乃與徐光啟同列的內閣次輔溫體仁,他為了登上首輔大位而不遺余力,大搞不團結,現在挑起黨爭,為的是借孫元化來個一打二,左攻周延儒右攻徐光啟。

一切都是如此,有後台支持才有事情發生,溫體仁支持了路振飛、余應桂、李夢辰等人對孫元化的彈劾,在朝堂上攪風攪雨,哪怕是首輔也不能壓下此事。

徐光啟問道:“首輔大人,聖意如何?”

周延儒苦笑道:“聖上不易為也!”

徐光啟會意地點頭,出了這档子事,皇帝也難,哪怕有周延儒說情,說孫元化立有汗馬功勞,人才難得。皇帝也知道確實不錯,但他為天下共主,得顧及萬一同樣的事情發生,個個地方官有樣學樣,不死守殉節的話,那還得了!——況且孫元化確實作死,給人攻破城池,作了俘虜,身為巡扶,比一個知府都不如——萊州知府朱萬成就識穿叛軍不開城門,結局截然不同。

皇帝必須拿出態度來!沒有皇帝的赦免,孫元化看上去在劫難逃,徐光啟不禁黯然!

這種大是大非,誰都不好說話,周延儒為孫元化的辯白是虛弱無力的。

周延儒悄聲地告訴了一件秘密!

“登州總兵張可大與我相熟,秘密書信與我,說登州城破的當晚,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李九成皆被割了腦袋,之後孫元化不知所蹤還有登州的西洋人火炮營也一起失蹤,他認定是東南府所為,東南府在那裏有一支一千人的火槍兵,是東南府主顏少爺在孫承宗那裏得了書信派人投孫元化所為,他們當天上午強行出港離開,臨行前有關孔有德那些人的下場言語!”

官方公開的說法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李九成懾於官軍強大的壓力而自相火並致死(官軍也想冒領此功勞,但得找到那些人的首級,被東南軍割走了,官軍無法),說孫元化自行逃跑。張可大是個曉事的人,不想也不敢得罪東南府,將東南府摘清了,否則一旦出現東南府裹脅堂堂巡撫之事——那就無法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