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8章 好在他們是官軍

大明對後金的策略是以城市作為支撐點,堅城防守,野戰部隊背城而戰,打不過就回城,受到城市掩護,起碼敢戰。

在主持軍務的帝師孫承宗認為,明軍建立寧遠——錦州的防禦體系,錦州重要,為了進一步保障錦州的安全,因此他計劃前出錦州,修建大淩河城,以連接錦州、松山和杏山等城,經崇禎皇帝批準,於是明總兵祖大壽、何可則等率領十余名副將及軍隊、民夫等前往修建大淩河城。

後金黃台吉聞訊後對諸酋道:“坐視漢人開疆拓土,修建城郭,繕治甲兵,使得完備,我等豈能安處耶!”

於是在七月下旬,黃台吉出動八旗軍隊,從沈陽出發,又征召蒙古部族軍隊,於八月初直逼到大淩河城下。

此時的大淩河城,城高險峻,已完工達八成之多,且軍隊有上一萬五千,夫役商賈亦有一萬五千,且存糧可支三個月,守城器械齊備,形勢不錯

之前,台灣顏常武拜訪孫承宗,孫與顏說起大淩河之事,顏只說後金必定來搗亂,因為顏在過去曾說過後金軍必繞過寧遠錦來攻北平,說中了,孫承宗對於大淩河築城倍加重視,集結了更多的人手,下令加速築城,以致於後金軍見到齊整已現規模的城池和城上精神煥發的守軍,無不皺眉三分。

後金軍聲勢浩大,守城明軍不敢出戰,但後金軍也不想冒著損失過大的危險去攻城。

先前,後金軍破城多用奸細,內外呼應,得城不費吹灰之力,但明軍吃得虧多,嚴防奸細,此計不售。

後金軍自行鑄炮,然而重炮始終上不得台階,無法用來破城。

沒辦法,黃台吉下令沿大淩河城外築起長圍,挖起壕溝,計劃長期圍困,如若城內守軍出擊,輒戰之,再有圍點打援,此乃以已善於野戰之長攻敵不善野戰之短也!

計較已定,大陵河城外被壕溝環繞,其廣五尺,深七尺五寸,再建圍墻,高一丈,墻上有垛口可用來放箭,將個小小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

他們在城外土工作業,祖大壽派騎兵百余騎出動攻打南面,不必作戰,只向作業人群遠射弓箭即可。

但是他們剛剛離城,後金軍反應靈敏,守把南門的的嶽托親率精騎出動,明騎望風而逃!

嶽托者,老野豬皮之孫,代善之子,卻與其父代善關系不良,反倒與黃台吉友善,得黃台吉重用,成為黃台吉得力幹將,其攻打察哈爾部,打旅順口等有功,為黃台吉看重。

他遙向明軍中遙發一箭,中馬不中人,馬匹倒地,馬上騎士摔了個七葷八素的動彈不得。

明軍見兄弟下馬,竟無一人敢回馬相救,只顧逃命,那個倒黴騎士淪為後金軍俘虜,一問,用是都司王延祚也,後金軍得了頭彩。

接下來圍繞大淩河城,明軍和後金軍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祖大壽派兵試探各門,後金軍確有一手,明軍望風披靡,只好專心守城,好在糧多,暫時心安。

見到明軍老實,黃台吉遣使招降,但城內明軍不為所動。

圍了不到半個月,八月十六這一天,松山守軍兩千前來增援,由於眾寡懸殊,被金兵沒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第一次救援失敗。

1631年(崇禎四年)農歷八月二十六日,總兵吳襄、宋偉率錦州兵六千前來救,後金大酋阿濟格率兵迎敵,再次殺敗明軍,明軍的第二次增援也失敗了。

到得九月,金兵哨探報告明總兵吳襄和宋偉再次率兵來援,黃台吉親自出動迎戰,他與弟弟多鐸自率二百騎為前導,後金大軍在後面跟進,結果明軍見到後金軍勢大,停駐不敢戰,黃台吉和多鐸率二百騎直沖足足七千人的明軍,明軍竟然一哄而逃,實在可悲可嘆!

後金軍不僅悍勇,還狡猾,黃台吉渴盼援軍的急切心態,搞了一次假增援,祖大壽差點上當被擒,好在部下們都英勇無比,拼命廝殺,總算沒有被活捉,狼狽地逃回城中,從此再也沒有出過城。

……

咚咚咚……寧遠城內,軍鼓激響,督師孫承宗點將!

各路軍官齊聚帥府,須發俱白孫承宗頭戴烏紗帽,身穿一品大員官衣,臉色冷峻地坐在帥案後,諸將向他行過軍禮,孫承宗首先介紹一人,乃監軍道張春。張春,舉人出身,在收復永平四城中,表現突出,為孫承宗看好。

不過這時孫承宗有更好的選擇,趙率教還在!

趙率教與祖大壽、何可綱一起被袁崇煥稱之為遼東三傑,作戰毒質一流,現在孫承宗麾下的得力野戰戰將,因此孫承宗派他與張春搭档,趙率教為主將,張春為監軍,率軍五萬前往救援大淩河。

張春作為監軍,還是知兵的,深知明軍劣性,打順風仗可以,一打硬仗就逃,與趙率教商量該當如何治理軍紀,趙率教道:“我部下有台灣衛火槍兵五千,可作一觀!”(新到軍隊三千多,顏田亦領軍一千,另有一千遼兵,合為五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