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不過千億美元而已(第3/3頁)

引力制造!

好多人都猜到了答案,同時也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引力制造,怎麽可能?

哪怕最新科技有很多突破,但引力制造依舊像是外星科技,和物質傳送一樣難以理解。

兩家公司也在召開內部會議,他們紛紛發表觀點,“趙奕說的應該就是引力制造,他們已經研究出了相關的技術。”

“一般趙奕不會胡說亂說,他這麽說了,肯定是有根據的。”

“但是研究出了相關的技術,也不一定成熟吧?比如他們可能制造出一定的引力,但如果制造的引力很微弱,也根本無法應用到民航領域,短時間不會對我們造成沖擊。”

“現在只是股價下跌,過一陣子發現,他們所謂新的技術就是個雞肋,股價就會又慢慢漲回來。”

“有道理——”

兩家公司做出了類似的研判。

當一項最新科技出現的時候,短時間想走向成熟是不可能的,就比如說反重力技術,最開始的兩年只是慢慢的研究,知道出來的飛船沒什麽意義。

當然,危機感還是必須有的。

兩家公司都知道他們已經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哪怕新的技術短時間不成熟,但以國內的技術發展速度,有個幾年時間,也許就能夠制造出,他們根本無法競爭的反重力民航飛行器。

那幾乎就是跨次元的打擊,根本就不是公平的市場競爭。

所以,他們決定增加反重力技術相關的研發的投入,同時希望和國內的一些特殊企業進行合作。

比如,奕星。

比如,航空集團、空間信息科技公司、高等壓縮材料公司。

等等。

論起民航飛機的制造能力,他們都是世界最頂尖的,而國內暫時沒有能競爭的企業,即便是出現了新的技術,讓國內的企業去制造民航飛機,也可能會大大增加成本。

未來真的出現了決定性的技術,他們就希望能夠拿到技術使用權,即便是進行合作也可以,能參與新型民航飛機的制造,也要比被踢出局強的多。

這些就和趙奕無關了。

他可不在乎其他國家公司股價的下跌,或者是其他什麽影響,至於未來的反重力民航飛行器,他倒是有過相關的思考,但對於他個人來說,影響其實也不大。

民航飛機領域,市場確實是不小。

但是,利潤並不高。

比如,波Y公司的市值也不過千億美元,還不如奕星科技的三分之一,也趕不上奕星無限動力公司。

現在站在更高的位置,眼界自然變得不一樣了。

趙奕會看的更高、更遠,技術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他認為引力制造技術,最大的應用還是太空飛船,遨遊宇宙才是他的夢想。

相比之下,地球上的市場競爭,又能算的了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