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諾貝爾級的成果(第2/3頁)

醫學界公認不存在同一種免疫特性的人,換句話說,每個人的身體針對其他人的細胞都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

這個結論已經是公認的了。

但是仔細想一想,似乎沒有機構進行足夠數量的實驗來驗證。

這也是正常的。

一般和其他人細胞接觸,都是通過輸血、器官移植完成的,同一血型的輸血免疫排斥反應不大,即便是存在無免疫排斥反應的情況,不經過詳細的檢測也不會知道。

器官移植的數量就更少了,即便後續免疫排斥反應非常小,大多也會歸在藥物效果,或病患回復能力強上。

另外,趙奕所說的數據,同一免疫特性出現的幾率也是非常小的。

同一血型,五千零四十種免疫特性。

要進行詳細的篩選驗證,肯定是一件非常龐大的工作。

等會議室稍微安靜下來,張薇開口問道,“如何制作如此龐大的篩選實驗,我們必須和醫院進行合作,拿到足夠多的血液樣本,以及足夠多的數據。”

李明搖頭道,“僅僅是一家醫院還不夠。因為只通過血液,我們無法驗證這個結論。我們還必須和其他醫學以及實驗機構合作。”

其他人也紛紛發表意見。

想驗證是否有免疫排斥反應倒是容易,但想要拿到足夠多的樣本數據,在針對性的進行實驗就非常困難了。

這是個簡單而龐大的工作。

同一血型,五千零四十種免疫特性,想找出擁有同一免疫特性的人,少說也要進行上千次實驗,運氣不好,甚至要進行上萬次實驗,需要的樣本、材料,以及實驗的工作量,絕對是非常龐大的。

趙奕點頭道,“我會和所裏說讓其他實驗空閑人手也配合一起研究,另外,我會申請研發經費,爭取能拿到更多的資金。”

“這種研究是國際性質的,不可能全都是實驗室出資。”

“還有,可以先發表成果——”

趙奕最後一句話說的有些突然,但他的意思很明確了,把成果發表出來以後,可能就會有其他機構去做驗證。

這種驗證實驗,由誰來做都是可以的,有其他機構幫忙驗證,他們也不需要再費時費力的去驗證。

那根本是沒有意義的。

等會議結束了以後,實驗室的人都在談論相關的結論,他們每個人都清楚,結論是正確的代表什麽——

這會是個諾貝爾醫學獎級別的成果。

……

趙奕對實驗結果是非常肯定的,所以才會有信心的直接發表成果,至於驗證之類的可以慢慢進行。

如果其他機構能幫忙驗證,就是再好不過的情況了。

同時,闡明人體免疫檢測的機制,就是對於人體免疫過程機制的完善,對於未來的治療和藥物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個研究,投入到臨床應用、藥物研發上,有很多方向都可以去想。

在確定了研究論文的發表以後,趙奕就去了基因實驗室,找到了主研究員張寧,張寧一直都在基因實驗室工作,他個人申請的研究,有了不小的進展。

正因為研究有了進展,張寧的工作就變得更加忙碌。

趙奕找到張寧以後,就直接說明了來意,“我希望你們實驗室,能根據我們的結論,從基因層面上進行分析,豐富HLA基因系統和細胞外層蛋白的關聯。”

他接下來詳細說起了實驗結論。

張寧一直都在基因實驗室工作,並沒有參與到趙奕實驗室的研究,她知道實驗室那邊兒非常的忙碌,可完全沒有想到會得出如此重要的結論,“你確定嗎?趙院士?這個結論經過驗證了嗎?”

“還沒有,但我很確定。”趙奕說起了一些數據上的內容,並表示已經準備發表成果。

張寧聽著點了點頭,認真道,“如果你們的研究是正確的,絕對是非常驚人的,這對於豐富基因與細胞的關聯非常重要。”

“不過,這已經不是讓我工作了,而是把成果送給我。”

她說著都苦笑出來。

基因專家做的是基因研究工作,自然是希望在基因研究上有突破。

如果趙奕說的結論是正確的,那麽就能直接把,HLA基因系統和細胞膜蛋白聯系在一起,就能從基因、分子層面對於免疫檢測進行詳細的解析,不就是等於把成果放到面前?

趙奕倒是不在意地說道,“只要我們發表了成果,肯定會有相應的實驗室做研究。”他的意思就是與其成果送給別人,還不如送給自己人,而且他們的研究結論,也需要基因層面的研究支持。

兩人所說的HLA基因系統,是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竺合怵,是迄今所知人類多態性最豐富的遺傳系統,已經確定定位於第六號染色體短臂6p21.31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