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不及格的設計排第一(第2/4頁)

“渦輪葉片、前端承受溫度,定在1700攝氏度和1800攝氏度,你就照著這兩個數據去論證。”

“明白了嗎?”

趙奕說的內容並不復雜,正常都是能聽明白的。

王志國自然也一樣。

但他還是表情愣愣的點頭,呆呆看著趙奕走出房門,才反應過來驚訝的張大嘴,“趙院士剛才說……一千七?一千八?單位是開爾文?”

“攝氏度!”

袁海濤走過來很肯定地說道。

“但是……”

王志國糾結了一下,還是說道,“論證1700、1800攝氏度,材料能承受嗎?我記得上次看過,現在所用的渦輪葉片材料,最高也只能承受1250攝氏度。”

周慶輕咳一聲說道,“你不知道嗎?K03A有了提升,現在熔點在1400攝氏度以上了。另外,趙院士還在繼續研發。”

“原來是這樣!”

王志國臉上的疑惑不見了,他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趙院士在研發,那就正常了,真沒想到我來這裏是做一線設計工作。”

“啊?”

“啊?”

袁海濤和周慶對視一眼,都覺得對方不應該是這個反應。

王志國則理所當然地說道,“現在材料熔點只有1400多,但趙院士來研究材料,很快的。我相信過不了一個月,就會有新成果出來,到時候新的合金,熔點達不到1800,也肯定能超過1700……不行!”

他說著忽然慌張起來,“我得快點去研究、做論證,否則時間就有點太趕了,到時候完不成耽誤了趙院士的進度就罪過了。”

“……”

“……”

袁海濤和周慶對視一眼,他們有些明白過來,新來的‘小王’是趙奕的粉絲,還不是一般的粉絲,他對趙奕仿佛比對自己還有信心。

“相信到這種程度,有點病態了吧?”周慶弱弱的說了一句。

“腦殘?”

“腦殘?腦殘粉?這個詞用得好!”周慶嘟囔著‘腦殘粉’三個字,越是念叨越是覺得精妙,嘟囔了好幾句以後,忍不住噴笑出來。

……

一周時間過去了。

機械樓一層的小會議室,正在進行實驗設計報告論證會,參與的人員包括金屬材料實驗室的沈丙河、李榮茂,以及金屬復合材料實驗室的張洪濤、王志芳。

當然趙奕也是少不了的,他坐在主位上就像是個評審,手裏拿著幾人的設計報告,依次翻開掃上幾眼,隨後他就點到了李榮茂,“李教授,這裏你最年輕,你先來吧。”

“我……”

李榮茂愣的嘴巴微張,最後還是閉上不說話,其他人忍不住都笑了。

最年輕?

誰還能比趙奕更年輕?

趙奕也露出個淺淺的笑,他倒不是故意這麽說的,只是沒有把自己算在內,房間裏笑一下過去後,氣氛變得更輕松了。

李榮茂就拿起了報告,講解起自己的設計思路,他的風格受到彭恩貴的影響很大,實驗設計的相對有些保守,但對K03A制造過程的理解,可不是其他人能比的,大概也是因為他仔細研究了趙奕的‘建議報告’,對一些小建議進行了‘合理性的科學解釋’。

K03A制造過程的理解深入,設計選擇‘加入錸元素’的位置,就分析的相當水平了,他的報告中提到了三個步驟,都可以選擇‘加入錸元素’,加入方法也說了兩種,之後就是一大堆的理論解釋。

其他人倒是津津有味的聽著,張洪濤、王志芳還加入討論中。

趙奕則是聽的昏昏欲睡,倒不是他聽不懂內容,而是所謂的‘理論支持’,有很多部分都是‘想象’為主,拿出的理由不能錯,但也不能說是對的,有些幹脆就是自己‘強拉硬拽’上去的理由,誇張一點來形容,感覺就像是個‘玄學家’,來幻想未來科技發展會是什麽樣子。

武學出現了、鬥氣出現了、魔法出現了,當然,魂力、靈氣、玄力也都是少不了的。

其他人倒是聽的很認真。

事實上,好多高端的合計材料設計論證就是這樣,為什麽在某個地方用某種做法,根本是沒辦法解釋的,只能全憑自己去想象,自己去完善自己的理論,找一個‘大家能接受’的解釋。

如果實驗設計內容都能用理論解釋的話,材料研究也不可能那麽困難,只需要理論推導就可以了。

李榮茂獲得了一致的掌聲。

王志芳對李榮茂的設計評價非常高,“雖然不那麽完美,但也相當了不起了,我找不出大的問題,但有幾個小問題……”

他開始提問。

王志芳的經驗無疑非常豐富,他找到的都是很關鍵的問題,就算找了理由也有些說不通。

這些都是合金材料研究的爭議點。

有些方法在某些材料研究中,對制造是有幫助的,大部分則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