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兒不嫌母醜(第2/5頁)

從在庫房裏翻到那盒藥起,林珺就知道了,大嫂不僅僅把她的精神狀況說的很嚴重,還把足以毀掉慈心的藥給了孩子,讓他誤認為媽媽一生的藥研成果什麽都不是,狗屁不通。

她用一盒藥,讓林珺的兒子非但不信任媽媽,還在專業上鄙視起了媽媽。

這一招可謂又準又狠。

本身當時林珺精神狀況不好,被兒子攻擊的還是她賴以為傲的事業,她就跟兒子翻臉了,吵架了,也間接的,把兒子推向大嫂了。

可現在林珺已經醒悟了,當明白大嫂的險惡用心後,她就不會生氣,也不會激動了,所以她溫聲說:“媽媽沒有生氣。”又說:“媽媽不會再出國了,希望你能回國一趟,來看看法典和半夏,好嗎?”

“媽媽,不要再提法典了,我不承認他是我的弟弟。”小民提高了嗓門。

林珺也高喝:“顧小民,怎麽說話的你……”

母子大戰一觸即發,而這時有人從林珺手中接過電話:“小民?”

卻原來是前夫回來了。

小民跟他爸說的,還是跟媽媽所談的那一套,說什麽國內亂,差,聽說法典早已面目全非,自己怕人身受全受傷害,受威脅,所以不想回來。

正所謂姜是老的辣,倆小崽,一個怕大哥,一個自卑,此時都蔫巴了。

可偏偏他們的爸爸,就能收拾了大哥。

他先說:“顧民,紅國不亂嗎,一年多少起槍擊案,你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再說:“世界是由人組成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犯罪,也有美好的一面,每個國家都一樣!”

小民正在揉鬢額,說:“可我舅媽說咱們東海市的公檢法,現在連民間勢力都搞不定,一年死七八個刑警,爸,我知道您是個熱愛您的國家的人,但您也得冷靜,理智,清醒的看待問題,我們上回回家,東海市就已經很亂了呀。”

他們兄弟生於七零,長於八十年代,那是美好的年代,街道幹凈,人民質樸。

而且東海市靠海,改開後物質豐裕,人們不會餓肚子。

但等他們再回來時,90年,改開如火如荼,大街上處處汙水,爛摩托,小混混,滿大街的小攤小販,還有隨時屁股後面跟著的小偷。

基於當時的現狀,在孩子們心目中,東海市只會更差。

顧謹反問兒子:“爸爸小時候教育過你,兒不嫌母醜,下一句是什麽?”

爸爸小時候教過他們兄弟很多俗語,兒不嫌母醜,下一句是什麽?

長年呆在國外,小民的母語已經變成了英語,他早想不起來了。

但這個,半夏偏偏知道,她舉起小手說:“爸爸,是狗不嫌家窮喔。”

顧謹贊許的看了女兒一眼,溫聲說:“小民,狗都不嫌自己的家窮,你為什麽要嫌棄自己的祖國亂。社會亂,每個人都有責任,我們努力做好自己,監督它人,改善它的環境不就行了,難道說一個人看到自己的房子臟了,亂了,就扔下它,搬到鄰居家去住嗎,那鄰居家臟了呢,亂了呢,他往哪搬?”

不愧是法學博士,他這一席話,說的顧民無法反駁。

“沒錢可以找我要,我給你匯款,但你必須回來。”老父親的威嚴不容否定。

而就在這時,有人在外面打喇叭,顧民奔到窗戶邊一看,見是舅媽開著她的敞篷跑車正在給自己招手,看到他的那一刻,指了指後面的棒球棍,男孩就知道,舅媽要約自己去打棒球了。

於是匆匆忙忙說:“爸,我答應你,一定努力回來一趟,但我不要你的錢,我會自己想辦法的,我還忙,先掛了,咱們改天再聊。”

雖然小民答應回來了。

可他對待老父親,這叫啥態度?

他能忙到連跟老父親拉拉家常的時間都沒有嗎?

法典恨恨說:“他要敢回來,我就用他給我買的棒球棍揍他!”

半夏溜下椅子團上了媽媽,說:“媽媽不要小民小憲,要半夏和點點。”

顧謹還在郁悶中,林珺一笑,說:“行,咱不要他們了,就咱們娘幾個過日子。”

……

俗話說得好,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

為了培養小民和小憲,林珺和顧謹花費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心血。

哪能說不要就不要了?

而且林珺在年底之前必須給國資委再給五百萬。

這錢她早就打算好了,準備讓林瑉出。

林瑉開的是醫療器械公司,創業時的本金是林父一生的積蓄,等林珺出國時錢快賠光了,公司也眼看倒閉。林珺自己學醫,看好林瑉的產業,甚至比他自己更明白生意該怎麽做,所以不但把錢投給他,還給他聯絡了國內好多醫院。

讓他大膽出手,以先送貨後付款的方式往國內銷售醫療器械。

當時恰好改革開放,趁著這股東風,瀕臨破產的林瑉賺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