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3/6頁)

一開始比較好攪拌,到了後面,越來越粘稠,攪拌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沒動過手或者力道不大的都攪拌不動。

嚴瓊掏出手機百|度了一下,沒翻到,扭頭看向藍瑜,“普粄是啥?”說完換了個關鍵詞,“和黃粄有啥關系嗎?”

“我也只知道叫做普粄,和黃粄沒有關系。”藍瑜聳肩。

普粄是粘米磨成米漿,然後倒入鐵鍋裏加入適量的堿水,緩慢攪和成糊狀,然後倒入容器裏面定型。容器一般是大鐵盆,等到晾涼成型之後倒扣在幹凈的桌子上,用菜刀切下一塊,直接切成條狀備用。

起鍋燒油,蔥姜蒜爆香,瘦肉或者臘肉炒香,然後加入切成條的普粄,加入適量的鹽就可以起鍋了。

一般當做菜來吃,當然,小孩子和年輕人把這個當成飯吃,鹽放少一點就行了。

一整個普粄是沒有味道的,因為是粘米米漿制作的,不粘,切的時候也很好切。

黃粄的制作過程比較麻煩,選材也有講究,普粄就南方的粘米就可以,堿水也沒有要求。

黃粄主要使用的原料是一種糯性(即軟硬度),在粘米與糯米之間的稻谷。

找到一種被稱為黃粄樹的叢生灌木,直接燒成灰制作出堿水。

作為黃粄原材料的稻谷碾成白米,篩選幹凈,直接用冷水浸泡,泡得時間夠了,就直接用木桶蒸熟,加入前面制作好的堿水,拌勻晾涼,再次上鍋蒸熟。

蒸熟後倒入石臼,先用專門的木錘將米飯輕輕地碾碎,然後開始用力的舂打,直至打成糊狀,最後倒出來裝盆,可以放到臉盆裏定型,也可以用手團成長條狀,便於售賣。

一般直接吃就隨意了,黃粄比普粄粘性大,炒著吃的時候,要先煎至兩面金黃,不然很容易黏在一起。

相比較於黃粄定型冷卻後會變硬好保存,定型冷下來的普粄保質期就沒那麽長了,要是春天天氣熱,比較容易發黴。

嚴瓊看了看關於黃粄的描述,又看了看鍋裏的糊糊,扭頭看了一眼藍瑜:“好吃麽?”

“你等著。”藍瑜看了一下灶裏的柴火,暫時不用看著,往東邊走去。

明天清明,要準備的東西有點多,黃粄和普粄都得有,還有白粄。

前文苧葉粄的時候說過,白粄一般被這邊當地的村民當做祭祀所用,或者誰家老人要是去了,等白事做完就要給全村發做好的白粄。

祭祀和白事的白粄,做法和普粄差不多,粘米磨成米漿,倒入鍋裏,小火攪拌成糊糊狀,這期間一定要加入一點鹽調味。

白粄的糊糊要比普粄的更粘稠一點,有點像是黃粄從石臼裏出來的那樣,水分比較少。

這時候就要準備好清洗幹凈的木頭磨具,磨具就像是一個洗衣服的棒槌,側面切了一刀變成兩部分,中間挖空,雕刻上梅花等圖案,把適量白粄糊糊放進去,棒槌用力合上,一個印上花紋的白粄就做好了,放到一旁晾涼就行了。

藍瑜過來的時候,鐘老正在印白粄,看到藍瑜樂呵呵的打招呼,“來了!”說完指著正在炒普粄的林大勇,“剛好新的一鍋出爐。”

藍瑜笑:“我就是沖著這鍋來的。”

鐘老:“哈哈哈哈!”

藍瑜裝了一大碗炒普粄,裏面有筍丁,臘肉,大蒜葉還有豆芽菜,還有一些小蝦米,聞起來可香了。

聽說藍瑜還要炒黃粄,林大勇看了看身後的桌子,指著一個倒扣的盆道,“那裏還有一盤炒黃粄,你拿去先吃。”

藍瑜應了一聲,正要走就聽到等在林大勇前面排隊等著炒普粄的遊客眼睛一亮:“還有炒黃粄!”

林大勇連連擺手:“沒了,最後一份。”

遊客露出失望的神情,後面排著隊的也紛紛探出腦袋喊著還有炒黃粄,他也要一份。

林大勇趕緊提高音量,“炒黃粄沒有了!一點都沒有了!而且炒黃粄太麻煩了,今天不炒了!”

黃粄要先煎至兩面金黃,太費時間了。

本就是被村長拉來幫忙的林大勇不想再炒黃粄了,普粄多好,切條直接炒,然後就起鍋。

正要把自己手上剛買的黃粄拎起來說我出原材料的遊客一臉失望,“行吧,來一份炒普粄。”

林大勇爽快的應道:“好嘞!”

鐵鍋裏想起噼裏啪啦讓人愉悅的聲響,然後就是臘肉的香氣在空氣之中開始飄散。

藍瑜端著炒普粄和炒黃粄離開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林大勇,深深表以同情。

帶著遊客到處采摘各種野菜的村民多了,廣場這邊人手就有點不夠,農莊開業,清明,遊客更多了,廣場這邊人手嚴重不足,原本沒有來擺攤的林大勇等人也被村長抓壯丁了。

尤其是清明節到來之際,村長給遊客提供了炒黃粄和炒普粄之後,好些農莊裏的遊客都出來嘗一嘗這難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