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4/5頁)

此時鴨子塘裏還有摸河蚌的人,還有就是藍瑜和關桐雇的挖塘泥的工人,旁邊林護國的小鬥車已經裝三分之二了。

藍瑜和關桐下車來到林偉田這,開始看著運塘泥。

一個大棚面積一畝,林護國的小鬥車跑了十幾趟才完事。

等結了工錢,大家才一一散去。

藍瑜和關桐先去大棚,查看了下排水方面,確認沒問題關門回家。

飯後藍瑜抱著阿虎揣著阿佘,端著秦遊去三進,和二師兄商爐聊了好久才回房睡覺,秦遊留在了三進。

第二 天吃完早飯,藍瑜把發好芽的靈獸草種子裝在臉盆裏,關桐扛著曬稻谷的推板,周控舉著手機拍關桐。

藍瑜疑惑的問:“這是在幹嘛?”

“我準備做一個回鄉種田的播主,分享我在農村的美好生活!”關桐很嘚瑟的單手叉腰,“我之前建房子都錄了起來,等房子徹底建好,我還可以錄制裝修視頻。”

“不求大富大貴,賺點小錢就行。”

藍瑜沒興趣出境便和關桐說了一聲,關桐比了個ok的手勢,之後和周控說著該怎樣擺拍,什麽角度拍出來的他最帥。

因為太遲了,藍瑜想在年前收割,就暫時放棄育苗,直接撒水田裏,等秧苗長到20厘米了再來間苗移栽。

關桐用推板把塘泥推平,藍瑜走在特意留出來的道裏往兩邊撒已經冒出芽的種子,兩畝地弄完也不早了。

藍瑜揉著肩膀走向自家菜地,“中午吃什麽青菜?”

“除了小白菜芥藍還有什麽能吃?”關桐數了數,藍瑜地裏就這幾樣菜,西紅柿和蘿蔔,大白菜還沒得吃,“小白菜和芥藍都快吃吐了。”

藍瑜也快吃吐了,第一次種沒經驗,菜是種的很好,就是種太多了,等它們長起來,都來不及吃。

兩人嘀咕下次一定要間隔開來,不然能吃青菜吃到吐。

“吃南瓜尖吧。”藍瑜看到了長出來的南瓜,“中午吃米粉,村長和我說米粉叔今天開機器做米粉了,我已經定好了米粉,幹得定了三十斤,濕的十斤,大米粉和小米粉都有。”

林家村的米粉就是大米打成漿,之後熬煮成面糊,機器擠壓通過出口的模型變成粗細不同的米粉。

水筆粗細的他們習慣叫大米粉,粉絲那種粗細的就叫米粉。

米粉幹的比較多,保存良好能夠存放很久,大米粉濕的比較多,一般現吃,米粉叔是林家村村口專門做米粉的,之前基本上一個星期開一次機器,這兩年兒子在外面結婚生子,也就回來的時候會開機器,其他時候都不開了。

關桐也好久沒吃到新鮮的米粉了,“摘南瓜尖,做點鹵子,中午吃大米粉。”

“行,吃大米粉。”藍瑜開始掐南瓜尖。

關桐也湊過來幫忙。

兩人正在抽絲呢,村長抽著煙騎著摩托車過來了。

“忙呢?”

藍瑜擡頭,“掐南瓜尖尖呢,有什麽事啊?”

“上面下發了危房處理通知,來和你們說一聲。”村長遞過去打印出來的資料。

藍瑜接過翻了翻,遞給關桐。

村長指著貓貓山對面只剩個墻的兩座老房子說,“藍瑜和關桐你們兩的老房剛好就在這,你們自己把墻扒了,就行了。”

林家村還有一批最早時候的老房子,那時候基本上都是石頭地基,上面用黃泥活水加上稻草在石頭上兩邊固定好木板,用結實的木板捶打成型,這種房子墻壁厚實,冬暖夏涼,就是因為是泥土的,南方雨水多,容易被雨水侵蝕墻面。

年年維護的房子還好點,一旦居住的人少了,維護不及時,就容易倒塌。

後期林家村村民在半山腰建造了青石磚木質結構的房屋,漸漸地就舍棄了黃泥房,等到了現在,還住著青磚木質房的沒幾家了,大部分都被推倒建成水泥磚房了。

藍瑜和關桐的老房離得不近,不過兩家的老房都塌的差不多了,關桐家的老屋原本還算完好,為了窗戶和門板,之前就被他拆了一大半。

三人叫上還在3號大棚忙活的商爐回家吃牛肉米粉,牛肉比米粉多那種,再配上泡蘿蔔,酸菜,油蔥,辣椒醬。

美味!

老房屋前屋後的樹都長得老高,中午也曬不到太大的太陽,四人也不午休,扛著鋤頭就來了。

藍瑜家的就只剩一面墻,其他早就沒了,四人決定先弄這邊。

試探了一下墻的結實度,藍瑜一鋤頭把墻推倒,一米多高的厚重墻轟隆一聲倒在地上,等灰塵散去,墻面四分五裂,露出了嵌在墻裏的木盒子。

藍瑜用鋤頭把木盒子勾過來,用鋤頭打開,裏面的錢幣嘩啦掉了一地。

四人定睛看去,除了商爐,剩余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地上這些銀元,如果運氣好大部分都是特殊的版別,真的很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