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2頁)

於氏聽自己相公說過此案,她也以為是十拿十穩的案子,怎的會就翻案了?“那張妻是如何證明她家男人無罪的呢?“

陸行忽地不說話了,還特地看了長孫愉愉一眼。

長孫愉愉不解其意,“快說呀。“

陸行不語,旁邊的泉石卻是忍不住顯擺道:“我知道。是那張妻揭了她男人的短。那張三也不是個好東西,年輕的時候就愛尋花問柳,四處招惹,後來得了病,這兩年已經是不能行人事了。有通元堂、玉仁堂的大夫作證。“

“哎喲。“於氏低呼道,這也就是說張三不可能和李四之妻私通而陷害李四了。

長孫愉愉關注的重點卻有些獨特,“是什麽病所以不能呢?“她覺得陸行很可以有一點兒,省得他威脅她。

於氏完全料不到長孫愉愉會如此大膽,竟然問這樣的問題,陸行等人也都朝長孫愉愉看了過去。

長孫愉愉臉上開始發熱,心下埋怨這有什麽不能啟齒的呀?不要諱疾忌醫嘛。

於氏岔開話題道:“那行止你是怎麽找出真兇的呢?”

陸行道:“既然張三和李妻去了嫌疑,看著就沒了頭緒。但其實最大的問題是,那是一具無頭屍,頭的下落還未知。我讓捕快去將那李四請了來,既然張三無罪,屍體卻在他的後院,他就又成了嫌疑人,然後我讓人放出風聲,四處宣揚,李四就是嫌犯,但是為了盡快定罪,所以許諾了五十兩銀子的賞銀,另外李四謀殺客商所得的兩錠元寶也獎賞給將屍體頭顱帶來的人。”

財帛動人心,這樣大一筆銀子,得到之後置田買地就能做富家翁了。

陸行原也是想不到這麽快就有人把頭帶來的。偏那人怕夜長夢多,想盡快釘死李四的罪名,所以就把頭帶來了。

仵作驗明頭顱和屍身的斧痕符合,證明就是無頭屍的頭顱。

而帶來頭顱之人也就是殺人真兇,盡管他再三抵賴,說是撿來的,然則世上哪有那麽巧的事兒?沒有言行逼供,青老用了點兒小手段,那人就招供了。

原來是王五和李妻私通,需得想個法子除掉李四,他就去挖了一座新墳,將屍首盜出來砍掉頭顱,省得那死者家屬發現。再將屍體拋到李四後院陷害李四。誰知卻誤中副車,讓張三成了死囚。

李妻逃脫不得,又舍不得供出王五,於是也攀咬了張三,這才讓於東山判錯了案子。

如此說來於東山卻又情有可原,畢竟連李妻自己都認了,她和張三私通殺人的事兒。

這樁命案可謂是一波三折,紛紜復雜了,到最後竟然沒有真正的死者。因為那屍首本就是死人。

瞧著陸行就只是讓人懸賞頭顱而已,似乎沒什麽特別的招式,但其中的關鍵卻是他先派人“捉拿”了李四,讓王五以為捕快沒有懷疑別人,他為了給李四盡快定罪,這才迫不及待地送了頭顱來。

有些事兒解決起來似乎並不難,但難的就是你想不到法子。

陸行簡短地說明了案子後就起身道:“嫂子,我去把師兄接回來,即便要受罰那也得等朝廷那邊的文書下來,卻不能如此關著。“因為案子破了,徐博古也再沒道理懷疑於東山會湮滅證據而關押他。

於氏忙地點頭。

陸行去後,長孫愉愉感覺自己又只能無聊地等待了。

於氏開始忙活著張羅飯菜,“縣主餓了吧,今兒實在是對不住,招待不周,我這就去備飯菜,不知縣主有什麽想吃的?“

說起吃飯,長孫愉愉就各種不來勁兒。

旁邊的傅婆道:“夫人不必太張羅,縣主茹素,一點油星兒都不能沾的。我們自己帶了鍋碗瓢盆,煮點兒米飯和青菜就是了。“

長孫愉愉側頭看向傅婆,她什麽時候居然把鍋碗瓢盆都帶上了?

傅婆道:“是公子吩咐的。怕外頭的鍋帶著油,壞了縣主茹素的誠心,所以叮囑我都帶著。“

於氏倒是沒遇到過這種茹素還要自己帶鍋碗瓢盆的客人,但想著這位是縣主,而且生得本就不似凡人,有如此特異的要求也不意外。“那行,傅婆你跟我去廚房吧,我讓灶上燒火。“於氏說罷,又回頭對長孫愉愉道,”縣主稍作,我去去就來。“

於氏身邊的下人實在是太少,所以才不得不冷落了長孫愉愉。

長孫愉愉擺擺手,“嫂子你忙去吧,不用管我。咱們是通家之好,卻不講這些虛禮的。“

於氏笑著應了是,知道丈夫要回來了,走路都帶著風兒,也有心思好生招待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