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3頁)

“我們?”杜麗棠等人都驚訝了。

“對啊,因為這個畫館我想好好辦下去,至於銀錢,進畫館是要收入門費的,畫館裏以後也會有茶室也會有收益,但這都是將來的事兒了,短期的話我娘親同意給我些銀子,但將來可能還是得四處籌捐,這都是後面的事兒了,不過你們需要知道的是,這件事我想辦成長久的畫館,也希望你們大家都能參與,我相信這一定是能流芳的事兒。”

所有人將信將疑的,只因為這件事以前沒人做過,也不知道能否做好。再且長孫愉愉總是要成親嫁人的,嫁人以後可還能如此卻也不好說。

長孫愉愉卻不管別人的疑慮,若是什麽都顧忌,就沒有辦得成的事兒。她們散了之後,長孫愉愉就找來了朱慧蘭,通過她以極快的速度買到了一大批無色透明度最好的頗黎,做成了畫框。

皇家畫館是在正月初三開館的,鞭炮放得響徹天際,但通常開業所請的舞龍、舞獅卻是一個都沒有。沿街站滿了宮中侍衛,老百姓被擋在街道最外側墊著腳才能看到熱鬧。

只見一對人馬舉著旗幟從宮門而出一路往永和坊來,舉旗人後面,是兩個紅袍太監擡著一塊牌匾,此刻牌匾罩著紅布,卻是看不見寫的什麽。

老百姓看著畫館那不算寬敞的大門,以及門內阻擋視線的影壁,看不出裏頭是要開個什麽東西。有人猜是大飯館,也有人猜是開會館,一時議論紛紜。

但有一條大家夥都是知道的,那就是這家的東家來歷極大,否則怎麽能讓宮裏的太監來送牌匾?

也有來看熱鬧的士子,交際廣泛的一眼就看出了,在畫館大門口那些個穿著便袍的人裏,竟然有武英殿大學士陳築遠,禦史大夫孔廷秀等大佬,其余還有畫壇耆老余老、白石山人,連畫壇大家紀夫人也在場。

待宮中太監於鞭炮聲裏揭開皇帝禦筆親書的“皇家畫館”牌匾後,眾人才齊齊嘩然,竟然是個畫館。許多老百姓一時都失去了興趣,他們覺得自己這些泥腿子也看不懂那些書畫。

揭牌後,慶陽王便代替晉陽公主和長孫愉愉延請了諸位客人進入畫館,這些人都是拿著帖子來的,待他們進入畫館後,看熱鬧的百姓就要一哄而散了。

誰知從畫館出來一個穿著藍色布袍,留著一縷美髯的中年國字臉男子朗聲道:“各位父老鄉親還請留步,今日皇家畫館開業,裏面展出了晉陽公主這些年收藏的百余幅歷代大師的真跡,若是有興趣一觀的可以去側門處排隊,今日會發放三十枚號牌,領到號牌的可以入內觀賞。”

真正的泥腿子老百姓聽了倒是沒多大反應,然則那些個學子一聽卻是驚呆了,另外那些從外地趕來參加今秋秋闈的士子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時間都開始邁開腿往側門處搶去。

畫館內,四皇子、五皇子和六皇子都在,畢竟是皇家畫館。長孫愉愉跟在晉陽公主身邊與眾人寒暄,並以主人的身份帶著大家遊覽整個畫館。

如今的畫館其實就是一棟三進的宅子,跟長孫愉愉構想中的畫館還大不一樣,但即便如此,這些日子在她們琴社人的籌備下也是弄得像模像樣了。

花木蔥蘢、清香馥郁。

三進宅子第一進陳列的新秀的畫作,第二進才是晉陽公主收藏的那些真跡,每一幅畫的上端都罩著一塊頗黎罩子,掛在墻上的則是兩面以頗黎夾著,既能看得清清楚楚,卻又叫人按捺不住想去摸那些畫時不至於毀了畫卷。

晉陽公主對眾人道:“這些畫展到正月十八就要收回去存起來了,都是年生久遠的古畫,這麽擺著很容易就毀了。所以華寧想請善於臨摹之道的賢達,趁著這個機會將它們都臨摹下來,放在畫館裏展出,也可方便習畫之人學習。”

眾人聽了自然人人點頭贊好。

不得不說,皇家畫館的確在這個正月裏大出風頭。一來晉陽公主的收藏稱得上珍貴,二來整個花燈節期間,坊間議論最多的就是原畫的臨摹了。

晉陽公主每幅畫出一百兩銀子,請人臨摹,不僅給錢,還給了近距離看珍跡的機會,多少人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準入門檻卻是極其高的。需得經過長孫愉愉她們琴社的主要社員全部點頭,那人才能得以獲得臨摹的資格。

晉陽公主和華寧縣主做了這等好事,自然是人人稱頌,尤其是那些富有才華的士子,更是盛贊兩人。長孫愉愉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正月裏出門做客,誰不議論皇家畫館的事兒?

雖說晉陽公主的藏品只展出了半個月,但誰讓她們母女神通廣大呢,緊接著晉陽公主更是親自進宮請出了被歷代皇帝珍藏的王右軍的《蘭亭集序》。

只展出三日。

這三日皇家畫館的門外簡直是人滿為患,但為了保證觀賞者能不被打擾,掛著《蘭亭集序》的大廳,一次只允許八人入內,限時一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