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2頁)

“今兒是要做什麽呀?”方子儀問長孫愉愉打聽道,“我問冬柚,她小嘴巴可緊了,一個字也不說。”

“是有件事找你們商量,今春暴雪你們都曉得吧,京郊流民驟增可有耳聞?”長孫愉愉問。

說起這個話題,陳一琴立即皺了皺眉頭,這些日子他爹成日裏眉頭打結為的就是這件事,以至於她都不敢往她爹面前站了。“我知道,我爹爹日日為這件事嘆息呢。”

杜麗棠也點了點頭,“我也聽說了。”

顧靜婉卻道:“我卻是親眼看見的,那日我陪著老太太本要去京郊的蓮花庵打醮,結果才出城門就被流民圍了上來,若非家丁得力,只怕我們的馬車都要被掀翻了。”顧靜婉至今還心有余悸,“那日我們也沒出得城。”

長孫愉愉聽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後道:“咱們也都長大了,雖說是女子,可有些事也要為長輩分憂,為君父分憂。而且那日那李本清其實說的也有些道理,咱們的衣食住行都來自老百姓的辛勤,如今他們有難,咱們也不能坐視不理是不是?”

眾人都奇怪地看著長孫愉愉,不知她怎麽說起這個話題了。

方子月道:“愉愉,你是要設粥棚麽?”

長孫愉愉搖搖頭,“現如今大戶人家好些都在設粥棚,但也是僧多粥少,而且我覺得幫助也有限,我先說說我的想法吧,算是拋磚引玉。”

長孫愉愉端正了一下坐姿道:“我是想如今已經開春了,那些流民遭了災心裏卻也是急著要回去修房子和耕地的,不然這一年就耽誤了。可他們為何不回去啊?還不是因為身無分文麽?我就想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咱們籌措些銀錢,無息或者低息貸給他們買種子或者農具如何?”長孫愉愉說完就期盼地看著眾人。

陳一琴第一個反應過來,“這法子好極了,可是就咱們幾個湊銀子又能湊得了多少呢?只怕是杯水車薪。”她一個月的月錢才五分銀子,她平日裏都不怎麽開銷,到如今也才不過積攢了十兩銀子,這還是好些年的積攢呢。

長孫愉愉意味深長地笑道:“咱們是沒有多少銀子,但有銀子的人卻也不少。”

眾人不解其意地看著長孫愉愉。

“這件事兒可不是幾百兩銀子能做成的,畢竟遭災的流民太多,咱們要做事兒自然得做得大氣些。我想著咱們不如舉辦一場義賣。”長孫愉愉道。

“義賣?”這個詞兒可新鮮了,眾人一聽心裏卻已經多少明白了長孫愉愉的意思。

“我來舉個例子吧,譬如說子月上次畫的咱們賞菊雅集的那幅畫,我覺得就極好,大可以拿出來賣。”長孫愉愉道。

方子月連連擺手,“不,不,我的畫還等不了大雅之堂呢。”

長孫愉愉笑道:“胡說,我瞧著就畫得極好,設色典雅,布局精秀,待會兒我拿出來給大家賞一賞。其實這件事對咱們也有利,說得直白一些,平素那些個人都瞧不上咱們這些姑娘家的閨房之作,然則那些男子卻也未必能做得到咱們即將要做的這些事情。咱們這一次就要好好兒讓他們瞧瞧,巾幗不讓須眉。”

長孫愉愉這話說了似乎跟沒說一樣,實質性的一個沒提,然則在座聰慧的人已經明白她的意思了。平日裏她們這些畫作若是拿出去賣,那是小家子氣,背後肯定被人嚼舌頭。然而義賣就不同了,不僅能幫助那些流民,自己的畫也能放在眾人面前求得一個“公平”的看法,甚至還能水漲船高賣出個高價來打響名聲。

杜麗棠第一個就贊同道:“好啊,我覺得這個法子好極了,咱們平日所學的書、畫也總算有了用武之地了。”

顧靜婉也點頭道:“可不是麽,這個好,愉愉,這件事太有意義了。”

就是陳一琴也興奮了起來,她想這件事兒真做成了,好歹也能幫一幫她爹爹。

長孫愉愉道:“好,我看大家都同意,這事兒看來就能行了,不過這件事人多力量大,卻不能只咱們幾個人義賣,還得把詠荷社的人都請上,以及一些其他的人,願意出力的咱們都請上。至於參加義賣的人,這一次卻不能再拘泥於咱們這些圈子的人了,按我說最有錢的還得是那些大商人,咱們卻得想點兒法子讓他們掏腰包。”

鐘雪凝立即道:“我認識好些人呢,有這等機會她們可是求也求不來的,等我回去跟她們說說。”

長孫愉愉道:“這件事兒要辦起來是有些復雜呢。就算咱們籌措了到了銀錢,這銀錢如何管理,怎麽才能下放到百姓手裏呢?又誰出面主持這借貸,還得保證他不從中牟利?這些都得從長計議呢。不過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咱們集思廣益之下肯定能想妥當的。”

於是乎大家又開始七嘴八舌起來,煞是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