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2頁)

顧靜婉聽了這番話,神色並沒好轉多少。先才她以為長孫愉愉是嫌棄她討來的大紅袍不正宗,可沒想到她費心替方家姐妹討來了,她們卻嫌棄上了沒給長孫愉愉用。

方子儀見顧靜婉不悅,也知道自己今兒怕是有些開罪她了,不過得罪顧靜婉卻也沒什麽了不得的。

長孫愉愉嬌嗔道:“子儀姐姐,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脾胃弱,平日吃的喝的都是再小心不過的,許多美食我只能眼饞你們吃,自個兒卻只能瞧著,略略換點兒不對味兒我吃著就難受。”

美人宜嗔宜喜,方子月聽著這些話,耳朵還勉強能使喚過來,眼睛卻是看不過來了,只覺得長孫愉愉真是哪兒哪兒都好看,若是能入畫,那才是妙呢。可惜這世間怕是沒有任何一支畫筆能描畫出她的光彩來。

“好嘛,可都是我的錯,卻也怪我忘了你的弱不禁風了。”方子儀在“弱不禁風”四字上咬得特別重,把一群姑娘家全給逗笑了。

長孫愉愉自己也笑,還佯怒地瞪了方子儀一眼。

“算了,既然你不喝這峨眉白芽,那不如咱們點茶喝吧,我這兒剛好有一餅龍團勝雪。”方子儀道。

點茶那是前朝才盛行的飲茶法了,現如今都是喝葉茶了,取其味更純粹。所以以前流行的鬥茶之戲漸成絕唱,如今也就世家勛貴之門內還有人點茶,但多半不是為了品茶,而是為了鬥茶了。

復古一直都是種高貴的品味,如今點茶點得好的人可說是鳳毛麟角,而豪門閨秀則時常又以此較量高下的,既雅致又有趣。

方子儀一提鬥茶,立即得到了眾人的響應,長孫愉愉卻是無可無不可的。

仆人取了茶餅來先烘焙之後在銀碾子裏碾成細末,又取了早晨在京郊打的“鴛鴦泉”的泉水來煮湯。

這烘茶、烤茶的功夫,姑娘們也不能幹坐著,便有的起身賞菊,有的臨水觀魚,也有人狀似無意地說起事兒來。

“聽說長孫姐姐的詩社出了個《詠荷集》,引得京城人相爭購,我差人去書鋪買都沒買著呢,說是印的賣完了,還得再等半個月才有新貨。”杜麗棠道。

長孫愉愉是長孫,卻不是杜麗堂嘴裏的長孫姐姐,那卻是長孫愉愉的堂姐長孫丹。京城提及長孫姑娘那都是特指長孫丹的,長孫愉愉則是華寧縣主。

長孫家的老祖宗長孫壽崗乃是開國的國相,如今雖然沒有國相之職了,但長孫家卻是一直繁榮綿延到現在,依舊是京城最頂尖的勛貴,世襲罔替的安國公府。

長孫丹就是這一任安國公的嫡長女。長孫愉愉則是安國公弟弟的獨女。按說兩人本該親密無間的,可京城這麽小個地方,她倆卻是各有各的圈子,頗有些涇渭分明,平日裏更是秉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則在相處。

然則長孫雙姝那在全京城都是赫赫有名的主兒,但凡知道的都會忍不住把她倆放在一處比較。

當然美貌是不用比的,長孫愉愉從十歲開始就輕松碾壓了全京城的閨秀,跟她比美,那就像是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自取其辱。

不過對真正的世家勛貴而言,女子的美貌是需要的,卻不是必需的,最要緊的還是才華、品行,這才是貴族夫人們擇媳時最看重的,也是有擔當有前途的男子所看重的,誰要是追逐美色,那是要被人嘲笑和看不起的。所以,長孫愉愉的美貌並沒能在婚姻市場上給她添加分量,反而還減了不少分。

卻說回才華這樁事,雖然大夥兒不肯承認,但心裏還是明白的,長孫丹的那個小圈子似乎平均才華更勝一籌。不過也不好說,畢竟她們這邊也有韋嬛如、杜麗堂這樣有名的才女,其實長孫愉愉也算一個,但千不該萬不該她有個最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怎麽會做詩。

而詩詞卻一向是傳誦最廣的東西,文人圈子裏最看重的也是詩詞,長孫愉愉可不就吃虧了麽?所以長孫雙姝一個以才華聞名,一個以美貌傲人,長孫丹就排在了長孫愉愉的前頭。

不學無術的鐘雪凝道:“杜姐姐,做什麽提那等掃興的人啊?”她是個聽見作詩就頭疼的人,所以老瞧不上長孫丹了。

杜麗棠瞪了鐘雪凝一眼,然後看向長孫愉愉道:“咱們總不能讓她們獨美於前吧?不然以後京城的人都只知道詠荷社了。”

“那咱們做些什麽呢?總不能也出本詩集吧?”方子儀問道。一提起詠荷社,在座的人可就同仇敵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