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9章 萬國來朝之東盟公約(第3/3頁)

……

正是趁著各國前來大朝拜的時機,大明悄悄完成各種部署,不僅將華夏文化向各國滲透,而且力爭大明成為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針對不同的國家,林晧然還制定了不同的措施。

跟華夏文化高度一致的朝鮮,林晧然以朝鮮近年擇才不公為由,卻是決定大考之年派遣翰林官前往朝鮮主持會試,替朝鮮選擇最優秀的進士。

這個事情看似大明吃虧,但林晧然深知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更是能夠通過這個舉動來培養一大批親近大明的朝鮮官員。

朝鮮國王李昖壓根看不到這個安排的壞處,反而誤以為大明是真心實意要幫助他治國,當即便是千恩萬謝,更是表示要對派遣的翰林官重金酬謝。

其實哪怕他看出林晧然的真正用意,但在對比於兩國軍事和經濟的天壤之別,朝鮮不被滅國還真是大明仁慈了,自然不敢忤逆林晧然的“善意”安排。

對於一些落後的南洋小國,大明亦將設立聖人書院,向當地的小孩免費教導華夏文化,而這些小孩亦可能參加大明的科舉。

正是如此,大明王朝不僅打開了國門,而且即將成為貨真價實的東方霸主,更是將華夏的文化播撒到東方的每個角落。

隨著各種條約簽署完成,各國的使團便陸續離京。

此次的大明之行,無疑讓他們足以銘記一輩子。他們不僅見識到大明的富庶,而且領會到華夏的璀璨文明,更是見識到大明恐怖的軍事實力。

只是縱觀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華夏出問題的往往不是外敵,而是自己內部,正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螻蟻。

在華夏的歷史洪流之中,一些人做事的本領一點都沒有,但拆台的本領可謂是世界第一。秦檜之流,從古至今都不少見。

由於林晧然的改革觸碰到官紳階層的利益,偏偏此次軍演確實花費巨大,卻是給那幫人又增加了一個攻擊的靶子。

“動用十幾萬大軍給各國使團搞演出,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如此好大喜功之人當政,大明焉能不亡,老夫懇請皇上罷相!”

“林若愚今次輔便如此胡來,若是當朝首輔還得了,請隨老夫聲討林奸相!”

……

越來越多的士子和鄉紳加入其中,在這一股聲討的浪潮中,林晧然已經不再是那位一心為民的林青天,而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