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4章 萬國來朝之博古通今(第2/3頁)

他們原本憑借著功勛之後的身份,盡管沒有任何的軍事才能,但卻能夠身居要職,更是隨意提供忠於自己的將領。

但如今,林晧然以考核不合格為由大量清洗忠於他們的嫡系將領,而他們的位置亦是已經變得搖搖欲墜。

面對著如此的結果,他們自然不甘心。他們是大明開國功勛之後,這些福利都是他們應得的,林晧然憑什麽要對他們進行考核。

正是如此,他們此次亦是一起抱團,借著錢德望聯名上疏彈劾的東風,他們亦是將矛頭指向了內閣及林晧然。

這一次,他們不僅指責林晧然擁兵自重,更是直接將矛頭指向了整個內閣,指責這內閣的四人把持朝政。

在他們幾個人的眼裏,這一場軍事改革皆是內閣四位閣老狼狽為奸,故而他們打算一舉扳倒內閣的四人眾。

“先帝是英主,禦國僅五載,便開創隆慶盛世。而今皇上是先帝親子,三歲登基,竟在遺詔中迫先帝罪於天下,置先帝顏面何在?”

……

臨淮侯、隆平侯、忻城伯等勛貴為了一舉扳倒內閣的四人,不僅指責他們四人恃權而傲,更是通過遺詔的內容來指責林晧然等人實為不忠。

不忠,在任何時期都是一項重罪,卻是足以讓林晧然等四人卷被蓋滾出京城。

正是如此,臨淮侯、隆平侯、忻城伯等勛貴等人的奏疏到了京城後,又是將這個事件推出了新的高潮。

“遺詔說是先帝所留,但實則都是出自大臣之手!”

“遺詔確實有待商榷,詔中對先帝確實過於嚴厲!”

“如此說來,內閣四人確實不敬先帝,可將他們盡數革職!”

京城的士子已經達成了聯盟,卻是時時刻刻反對著林晧然,而今更是上升到反對內閣的所有成員。

一時之間,整個京城呈現著山雨欲來風滿樓末世景象。

在這一場京城的輿論風波中,大明內閣的四位閣老都被卷了進來,而林晧然更是處在漩渦最中心地帶。

偏偏地,在看到林晧然如此“不得人心”後,徐黨和山西幫的殘余分子再也坐不住了。不僅在這一場聲討中添了一把火,亦是有官員選擇上疏彈劾林晧然。

在他們看來,如此不得人心的林晧然,只要他們再使上一把勁,那麽大家定然會紛紛對林晧然落井下石。

只要大家團結一致,哪怕林晧然的權柄再大,那麽必定會被陳太後革掉官職,讓這個朝堂再無林晧然這位權臣。

三道奏疏時隔不過數日,但一切仿佛都有預謀一般,在這三道奏疏出現的時候,林晧然等內閣成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擊。

更為甚者,已經有小道消息傳出:林晧然因自知罪孽深重,竟然主動上疏請辭,而今只待陳太後蓋下印即可。

紫禁城,文淵閣,正被一片燦爛的陽光所籠罩。

這裏仿佛是自成一個世界一般,一些官員不斷進進出出,而這些的辦事人員亦是勤勤懇懇地忙碌著。

林晧然作為京城最大的話題人物,卻是完全沒有理會這場輿論風波,跟以往一般處理全國事務,同時向在京的各國使團發出到西郊大營參觀軍演的邀請。

在各國使團赴京之時,參加閱兵的各路大軍紛紛前來京城,而後在東郊安營紮寨。致使現在的東郊,放眼望過去便是遍地的軍營。

此次除了京營的軍團外,還有從雲貴趕過來的征西軍,而九邊的精銳之師則是此次軍演的主力部隊。

以動機能力著稱的騎兵營,以重騎橫掃千軍的大同軍,以戰車為營的薊州軍,以計謀制勝的遼東軍,比蒙古騎軍打法更瘋狂的宣府軍,還有以充滿熱血的年輕征西軍……現在每一支軍隊仿佛都擁有了屬於他們的靈魂一般,這一場軍演不僅不會單調,而且將會正式向全世界展示他們無敵的英姿。

隨著軍演的日期臨近,足足十余萬的大軍雲集在北京城的東郊,從西山到北京城下都有著各個兵團的身影,更有著一直被京城士子和百姓所津津樂道的英雄人物。

有鑒於順天日報的強大宣傳能力,而今石華山、馬芳、戚繼光和俞大猷等名將都已經是響當當的人物,關於他們的事跡早已經刊登在報紙上面。

跟著每個時代一般,人們都向往著英雄和名將,特別年輕人更是將這些名將視為偶像,更有的年輕人已經決定參軍。

正是得益這些名人和部隊出現,京城的百姓宛如是過年一般,卻是千方百計地遠遠瞧一眼自己所喜歡的名將或軍團。

盡管各個軍團都被京城百姓所稱頌,但卻是沒有一絲松懈,各個軍營都顯得十分緊張。

他們不僅更加勤於訓練,而且一遍遍地清洗自己的軍服、裝備和馬匹,將兵刃打磨的閃閃發光,力求以最飽滿的軍姿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