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4章 海鬥士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時間雖然已經來到十月,但松江一帶還殘余著綠意,江邊幾株高大的桂花樹掛著黃色、白色和粉色的花朵,在蕭索的北風中顯得格外養眼。

跟著全國各地一般,每一條重要江道旁邊都佇立著一座古城,而這條發跡於太湖至海口的松江古城名為松江城。

松江城周長九裏一百七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池廣十丈、深七尺余。城門有四,分別:東曰:披雲、西曰:谷陽、南曰:集仙、北曰:通波,其旁均附水門。

由於地方經濟迅猛發展致使人口增加,松江城有限的土地和人口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向朝廷請求加修外城或新城無果後,松江府衙和鄉紳決定自行集資向東西兩側進行了延伸,致使松江府城變成橢方形古城。

有鑒於松江府的農業基礎,加上早已經奠定的大明棉織中心地位,令到松江城成為大明最富庶的城池之一。

隨著天氣轉涼,松江府反倒更是忙碌,大量的棉被運上城中運河碼頭,經過西邊的水門向著太湖方向而去。

正是這個秋高氣爽的好天氣,很多商戶正是指控著手下將貨物運上船,披雲門那邊突然傳來了動靜。

這個動靜似乎成為這座古城的焦點,隨著鞭炮聲在披雲門響起,一支被眾官員和鄉紳所簇擁的儀仗隊吹吹打打地從城門進入。

到了這時,哪怕是再消息閉塞的人都已然知道今日是新知府上任的日子,而新知府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海瑞。

青磚街道已然是經過反復打掃,街道的地面不見一張枯葉,儀仗隊自城門方向而來。在通過華陽橋後,眼前便是寬廣的十裏長街。

這條街道用青石板鋪成,由華陽橋至跨塘橋,是松江最繁華的商業地段。揚州府衙和華亭縣衙皆坐落此街西側,兩浙鹽運使司松江分司則坐落此街東側。

“草民拜見老父母!”

“草民拜見青天大老爺!”

“海青天,你要替我們老百姓作主啊!”

……

街道兩邊的圍觀百姓對著那頂轎子,卻是紛紛大禮跪拜起來。

在得知新任知府是大名鼎鼎的海青天後,很多松江百姓很早就恭侯在這裏,卻是想要瞧一瞧這個敢於直諫嘉靖帝的海青天。

身穿四品官服的海瑞正端坐在轎子中,眼睛微微都閉起,卻是已經聽到了外面百姓的那一份熱情和期許。

這些年的京官的生涯和刑部大牢的體驗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憑他舉人出身的海瑞根本不能改變這吏貪將弱的大明王朝。

雖然他知道自己很難得到更高的官職,亦知道自己跟這個大明朝堂格格不入,甚至朝廷永遠不會重用於他,但他的心志並沒有因此而動搖。

既然他無法改變這個腐朽的王朝,無法改變大明吏貪將弱的現狀,那麽他就竭盡所能替普通百姓申張正義和改善他們的生活。

正是如此,對於此次能夠出任松江知府,他的心裏其實是樂見其成,渴望著能夠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松江府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跟著天下所有府縣的城隍廟般,松江府城隍廟坐落在城的東北邊。

轎子到城隍廟舉行一套固定的職前儀式,接著這支隊伍浩浩蕩蕩地回到府衙,在府衙中又進行一套固定的入職儀式。

海瑞已經年過五旬,身形枯瘦,皮膚黝黑,即沒有張居正的好賣相,亦沒有徐階的那種親和力,整張臉一直緊緊地繃著,那雙眼睛透著一抹堅毅之色。

不管是京城的朝堂,還是刑部大牢的獄中,亦或者是這摧人圓滑的歲月,都沒有磨掉他的棱角般。

海瑞雖然剛正不阿,但亦是一個極講究原則的人。對於這一些熟悉或陌生的入職流程,他亦是小心地遵行,拜過孔聖人亦是給那些神祇逐一上香。

“禮畢!”

隨著海瑞在公堂拜過官印後,這一套入職儀式亦是宣告結束,下面的官員輪流上來拜見這位新知府。

蘇州府衙的幾位通判和推官上前見禮,各自進行自我介紹,臉色顯得很不自然地打量著這位上官。

一方面,海瑞冒死上疏早已經名動整個大明,這毅然是官員的楷模。另一方面,海瑞僅僅是舉人出身,卻是讓他們心裏多少有點不平衡。

雖然大明有舉人官擔任知府的先例,但這些事情都是大明早期才有的好事,且不可能是松江這種一等一的大府。

只是如今,海瑞卻打破了這個常規。以一小小舉人功名進入大明官場,而今登上松江知府的寶座,成為他們這幫進士官的上司。

不過他們心裏亦是清楚,海瑞坐在上松江知府的寶座既有海瑞直諫皇上所贏得的政治資本,亦有那位權傾朝野林閣老的提攜,卻不是他們這些小小通判能夠說三道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