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離別

從楊博到吳山,徐璠之所以如此的積極,其實心裏是打著小九九。

他現在擔任是大常少卿看似光鮮,但實質是一個閑職。在郭樸主持的京察中,他只是得到中規中矩的考語,郭樸完全沒有將他提拔到六部侍郎的意思。

只是這個事實,無疑讓到他心生不滿,特別對有志於成為“小閣老”的他而言,這是一種令他根本無法接受的結果。

好在,郭樸做出了匿喪不舉的蠢事,卻是令到京察要推倒重來。

現在如今,他跟著嚴訥的關系一直不錯,若是嚴訥順利出任吏部尚書,那他不說直接出任六部侍郎,起碼亦能夠謀得督撫的職位。

正是如此,他是積極地參與著這個事情,很希望嚴訥謀得吏部尚書的位置。

“吳曰靜現在是戶部尚書,只是他今年廣東那邊的鹽稅收入出了一些問題,我會在合適的時機,以此事對他進行問責!”徐階的嘴角噙著一絲不屑,淡淡地將計劃說出來道。

有些事情亦是如此,不論事實的真相如何,但在關鍵的時刻抖出來,便能令到某個人惹上麻煩,失去借過一個難得的機會。

就像昔日內閣閣臣李本去職,理因由時任禮部尚書的吳山入閣,但卻因為日食之爭的余波,令到禮部左侍郎袁煒捷足先登。

現在徐階已經抓到了吳山的把柄,只要在合適的時機拋出,那吳山不僅會失去爭奪吏部尚書寶座的機會,而且還會被朝廷進行問罪。

嚴訥看著徐階已經是胸有成竹,且早已經考慮好一切,便是恭恭敬敬地施禮,心知吏部尚書的位置離他又近了一大步。

他生得一臉麻子,大明斷然沒有“麻子首輔”的道理,便是注定不可能指染首輔的位置。現在能夠成為吏部尚書,這無疑是最好的一個結果。

跟著以前的情況有所不同,先前的吏部尚書跟入閣是不可兼得,只是現在很多閣臣都是從吏部尚書過來的,像昔日的首輔夏言便是吏部尚書出身。

正是如此,他渴望成為吏部尚書,渴望獲得他所能夠爭得的最大權柄。

徐璠的眼睛閃過一抹亮光,看著自家老爹已經是當朝首輔,而自己的朋黨嚴訥又即將出任吏部尚書,而他似乎離小閣老又近了一步。

夜晚降臨,整個北京城的燈火亮起,但在一些陰暗之處似乎藏著不為人知的陰謀詭計。

卻不知是為了公義,還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朝政官員攻擊的重心還是放在郭樸身上,同時很默契地支持著不否決京察察疏。

不論是吏部尚書最終花落誰家,各股勢力的念頭都選擇否定郭樸所主持的京察結果,都不願意將最大的蛋糕給予郭樸,希望能夠重新劃分蛋糕。

三月初三日,郭樸踏上了返回河南安陽府的路。

在一支訓練有素的錦衣衛的護送下,隊伍顯得威風凜凜地出了城。在聖旨下達的那一刻,他似乎跟著權勢無關,仿若是到京城做了二十多年的夢。

待上到一處小山坡,他揪開窗簾朝著永定門望過去,兩行淚卻掛在了臉頰上。

他是嘉靖十四年的進士,以庶吉士進入翰林院,而他的恩師夏言很快又出任大明首輔,令到他的仕途顯得很是風光。

而後,恩師夏言被斬於東市,他當時亦是惶恐了數日。好在,他的仕途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他亦是靠著青詞得到了皇上的青睞。

從翰林院到禮部,再到吏部,直至升遷吏部尚書,他的官途走上了最風光的時點,更是主持著關系京官命運的京察。

只是在他人生最風光之時,卻是突然一下子從頂峰重重地摔了下來,從高高在上的吏部尚書變成了一個失意的守孝人。

他的眼睛帶著不甘,亦有著不舍,但知道恐怕沒有再回來的那一天。身上頂著“匿喪不舉”的罪名,他的聲名已經是日薄西山,在這個渾濁的官場很難再洗清自己。

馬車突然停下,卻不用管家進行通稟,便知曉已經到了十裏亭,定然是有人前來相送。

郭樸從馬車下來,便是意外地看到人群中央的吳山,一時間便是愣住了。

“質夫,我來送你了!”

吳山卻是主動走過來,如同多年的好友般誠懇地道。

“曰靜兄,我心中有愧啊!”

郭樸看著眼前沒有絲毫責怪之意的吳山,顯得很是復雜地脫口而出地道。

他的本意是要聯合徐階逼走吳山,對著這個有著二十多年交情的同年好友下狠手,最終卻是他反而頂著匿喪不舉的罪名離開了京城。

看著吳山竟然不計前嫌來相送,令到他心裏很是感動,亦是生起了幾分愧疚。

吳山一把緊緊地握住他的手,目光顯得坦誠地說道:“質夫兄,你我同榜登科,相交二十多載,你亦是被名利所惑,我並不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