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64章 陰謀?

南山寺,前院安靜清幽,後院則是熱鬧非凡。

在得知廉州城的米價終於達到四兩一石的時候,呆在這裏的十幾名鄉紳當即是彈冠相慶,人人的臉上都堆出了燦爛的笑容。

實質上,當雷州府出現大風的消息傳來,他們就猜到會有這麽一天。如今期盼以久的目標終於達成,且還得到了老天的眷顧,亦讓到他們信心倍增。

從以往七錢一石到四兩一石,這其中的利潤差距太令人振奮了。特別這場災難是持久的,只要他們能夠達成攻守聯盟,便能從粵西幾十萬百姓身上攫取最豐厚的利潤。

“哈哈……終於等到了!”

鄭門福喜出望外地大笑了一聲,因為他手裏囤積著足足三千石的米糧,若現在放出去的話,這就是過一萬多兩白銀。

不僅如此,只要他將這批糧放出以後,江員外還會給他送來一萬石糧食,壓根不用擔心他在高州城沒有糧食可賣。

當然,他們這幫人亦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那就是讓名下的田產荒廢著,加劇著糧食緊張的氣氛。

只是糧食從何而來,這無疑是一個最大的問題。

答案實則很是簡單,米糧來自於海外。這實質亦算不得什麽秘密,很多廣東商人都知道暹羅米的價格很便宜,比這裏便宜近一半以上。

近些年,這條進口渠道卻是突然中斷了,市面很難再見到暹羅米。

這裏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海禁政策收緊,打通以廣東巡海道副使汪柏為首的官員,這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二是南洋西線的海盜猖獗,運輸的風險大大上升,往來的船只經常遭到洗劫,從而是血本無歸;三是米商通常是由地方勢力把持,他們並不允許這種低廉的暹羅米搶占市場。

正是這諸多的原因疊加到一起,致使暹羅米流入廣東的渠道堵塞,甚至很多人都忘記了暹羅米。

但這一切難題,卻給神勇廣大的江員外解決了。

現在江員外手上擁有著大量物美廉價的暹羅米,只要廣東的米價市場能夠維持著一個相對較高的價格,屆時就能夠獲取一大筆可觀的利潤。

現如今,江員外等同於總經銷商,而他們是分經銷商,面對著這個需求旺盛、利潤又豐厚的市場,他們又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江員外端坐在首座上,臉上露著含蘊的微笑,品著茶看著兩邊歡慶的鄉紳。很顯然,他才是那一個真正的大贏家。

只要計劃進行得順利,他手上的米糧能夠順利變現,那他少說亦能攫取二十萬的利潤,將會成為兩廣最大的富豪。

“將米放出去!”

隨著一聲令下,這些一直呆在南山寺等待機會的鄉紳終於出手了。他們紛紛修書回家,下令家裏將囤積的米糧拋售出去,且都固定在一石四兩的天價。

在這一天,以化州為中心,周圍的縣城、州城和府城當即出現了大量的囤米。只是掛起的價格卻令人生畏,甚至讓人有砸店的沖動。

這“打個巴掌給個棗”是華夏的智慧結晶,他們雖然掛起了“四兩一石”的高價,但卻明確表現這個價格不會再漲。

米糧的價格不會再漲,這確實能夠安撫了一些百姓的情緒,給一些家底相對殷實的小戶之家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這個時代的百姓確實很樸實,不會講什麽自由和生活質量,只要能讓他們活著,這就已經足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了。

以江員外為首的十幾個人都是鄉紳豪強,在當地都擁有著一定的根基。以石城縣為例,這些鄉紳是一方的土霸王,動輒能叫來數百號人,哪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舉人知縣能夠管制的?

正是如此,在朝廷無力賑災和官府羸弱的情況下,各地的米價漸漸失去了約制,由著這些鄉紳通過高價米榨取著當地老百姓的財富。

至於朝廷方面,他們更喜歡從大局看待問題,喜歡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只要粵西不出現流民造反鬧事,朝廷或廣東布政司衙門亦不會管百姓吃的是不是高價糧。

亦或是如此,除卻粵西這裏,兩廣的很多地方都出現了趁機攫取災難財的大商幫,他們囤積米糧推高米價攫取利潤。

只是任何事情,都會有那麽一個例外。

陳大柱是雷州城的一個米商,正打算將囤積的米糧以四兩一石的價格出外銷售,結果牌子剛剛掛出去,府衙的官差即刻上門,當場就關店拿人。

“你們憑什麽抓人?”

“大明那條律法規定我的米不能賣一石四兩了?”

“你們放開我,我要狀告你們,我要到巡按大人那裏狀告你們了!”

……

陳大柱雖然被官差強行帶走,但卻是不甘地大喊大叫,顯得怨氣極大地叫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