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6章 香山知縣

廣州府下轄一州十三縣,分別是連州及番禺縣、南海縣、香山縣、順德縣、新會縣、東莞縣、新安縣、三水縣、龍門縣、增城縣、清遠縣、從化縣、新寧縣等十三縣。

香山縣跟新會縣、新安縣占據著廣州府的整條海岸線,其中香山縣位置居中,處於珠江口的西側,地理位置還算是優越。

值得一提的是,於明洪武十四年,香山縣改鄉為坊都,共設置一坊十都。分別是:仁厚坊、良字都、龍眼都、得能都、四字都、大字都、谷字都、恭常都、大欖都、黃旗都、黃梁都。

香山縣衙坐落在仁厚坊,這仁厚坊並沒有築造城池,只有象征性的土墻,所以並沒有所謂的香山城。這一坊十都比鄰而成居,如同村落般拼聯在一起。

知縣黎家亮年近四旬,皮膚白皙,生得濃眉大眼,一張方正的好官臉。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亦是最想幹事的年紀。

去年恩科戊午科的三甲進士出身,比那些舉人知縣要威風得多。由於官場沒有人脈,江浙的富縣直接跟他無緣,被分配到香山縣擔任知縣。

在最初的時候,他心裏還很是僥幸和滿意的,覺得撿到了一個好差事。這香山縣畢竟是隸屬於廣州府,想必不會差到哪裏去。

只是他很快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他很清楚地記得,在看到這香山縣竟然沒有城池是何等的震驚,而站在縣衙門口又是何其的失落。

這個縣衙又小又寒酸,走進裏面便聞到一股黴氣,讓他一度以為自己來到一座破廟。哪怕經過衙差的打理,院子的雜草被清理,但仍然難以掩蓋縣衙破舊的事實。

世事就是如此,當你無力進行反抗的時候,只能是默默地捏著鼻子接受。而黎家亮沒有能力反抗,自然得選擇命運的安排。

亦是如此,他成為了這個窮酸縣城的知縣,開啟了他的官場生涯。

這享受完金榜題名的榮光後,日子卻突然間回歸於平淡。在弄清楚香山縣的情況後,他的心裏有一種深深的失落,十年寒窗換來的卻是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

香山縣的財政很是窘迫,雖然比發不起官員俸祿的大明財政要好,但亦好不到哪裏去。

香山縣地廣人稀,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於緊鄰江海,百姓寧願捕魚而不事農桑。特別是境內極容易招致倭寇,百姓多選擇於珠江、西江捕魚,而不寧願進行耕種。

只是大明歷來是以農為本,他這個進士出身的知縣,最初自然是想勸課農桑。

他是這麽想的,亦是這麽去努力地做著。但經過一番努力後,發現這都不是好百姓,口上雖然是答應了,但回頭一切照舊。

亦是如此,香山縣衙去年的秋糧征收額度只完成五成。按著朝廷現行的制度,他想要三年後想進行升遷,已經是沒有任何可能了。

最為重要的是,現如今的縣衙財政收入極為窘迫,做什麽事情都是有心無力。

雖然香山縣已經將濠鏡以五百兩的價格租給了佛郎機人,但那些錢根本不過經過香山縣衙,地是香山縣衙出借的,但卻一文錢好處地撈不到。

跟著很多貧窮縣不同的是,香山縣這邊的百姓似乎都不算窮。

雖然很多商船沿珠江而出,大量的貨物直達濠鏡,但亦有很多商人選擇從香山縣西邊的恭常都經過,或者是從西江往濠鏡輸送貨物。

亦是如此,當地的百姓似乎得到了一些實惠,日子過得還算是不錯。

只是這跟縣衙貌似沒有多大的關系,香山縣衙仍然是撈不著好處,財政亦然無比窘迫,而他仍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他看來,這香山縣雖然屬於廣州府,但跟著廣州城還隔著一個順德縣,這便真成了一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存在。

二月的天還殘忍著寒冷,一股風吹進這個新搭建的木棚子,讓人瑟瑟發抖。

黎家亮回歸到現實之中,正端坐在高台之上,下面則是規規矩矩答著題的學子。他仍然是香山的知縣,而今跟著天下縣官一般,正主持著大明一年一度的縣試,為國掄材。

只是看著下面咬著牙關忍著寒冷的書生,他卻是輕輕一嘆。

一路披荊斬棘又能如何?這到頭來,還不只是成為一個窮酸知縣,坐在這破繃子裏面,跟著大家一起忍凍挨餓嗎?

講實在的,若是他下定決心去貪的話,倒還是能撈到一些好處。只是他終究還是想做一個清官,一個無愧於天地良心、黎民百姓的好官。

他寧願繼續勸課農桑,遭受著大家的白眼,亦不想做那些苟且之事。

在臨近入暮,他才從東市的考試歸來,將試卷放到簽押房後,便擡腳往著後宅走去。才剛到庭院,便看到夫人拿著一封書信匆匆迎上來,並欣喜地說道:“老爺,你回來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