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3章 三期

沐沐之後,《談古論今》三期亦是正式開始。

林晧然作為總編主持最後的定稿工作,由於司直郎那邊過於忙碌的緣故,他將定稿的時間放到晚上,地點則是在翰林院修檢大廳中。

諸大綬、徐渭和陶大臨等人沒有任何異議,他們跟林晧然可不同,修檢廳的工作極為清閑,白天頂多打個頓就能應付過去。

由於一、二期的成功在前,大家的興致都極為高昂。只是有些諷刺的是,他們花數年修的史書,竟然比不上數日撰修的刊物。

不過,他們沒有任何負面的情緒,對工作反而更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因為他們都明白,如今的《談古論今》直接面對聖上和數萬書生,這裏固然能讓他們揚名,但更需要無比慎重,不能出半點差池。

鐺鐺鐺……

街道傳來打更的聲響,宵禁已經開始,然後再無其他聲音傳來。

蠟光照亮了修檢大廳,幾張桌子拼在一起,大家在激烈地討論著。

在頭版的詩文那裏,仍然選用鄧長生的詩文,這次給了他充分的自由度。

鄧長生在聽取各方意見後,從他最好的幾首作品中,選取了一首關於鄱陽湖的詩,因為他家就在鄱陽湖邊上。他不僅想讓自己揚名,亦想讓鄱陽湖的名聲傳得更廣,有回報家鄉的意圖。

這似乎是詩人的一種通病,不管哪個時代的詩人,都離不開一種叫情懷的東西。

至於最重要的時事策,這無疑是最復雜的一項工作,亦是最容易產生爭執的版塊。

這文章的選取,不僅要考慮到公平性,更要防止文章出現錯誤的政治觀點。

例如,若是點評是否重開市舶司,那就需要明曉上層的意圖。若上層希望實行海禁,而你則大力鼓吹重開市舶司,那《談古論今》極可能會迎來滅頂之災。

跟著上一次不同,這次諸大綬和徐渭、陶大臨出現了巨大分歧,雙方各執一詞而不相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時務策矛頭直指宗藩之弊,而題目出自於吳山之手。很顯然,吳山沒有想象中的迂腐,他亦是看到了《談古論今》的影響力。

只是這種命題,無疑是最容易出現爭端。

徐渭和陶大臨表現得極為激進,那些戳著宗人鼻子大罵的文章就深得他們歡心,所以亦是極力推捧這類文章,想讓全天下的學子一起痛斥宗藩之弊。

相比之下,諸大綬就顯得穩重很多,偏好於態度溫和的文章。

林晧然聽取雙方意見,又仔細考慮後,選取了翰林檢討劉冬宇的文章。除了想要體現選材工作不分職位外,還有就是這文章觀點比較溫和。

徐渭和陶大臨都是緊蹙著眉頭,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林晧然借著燭光,看到這兩人都很不服的樣子,便望著他們認真地說道:“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麽!但你們要時刻明白,我們《談古論今》想要長久辦下去,那就不能被個人情緒所左右,一定要堅持實是求是的原則!像這祿米發放的數據,跟我從戶部那裏得來的數據對比,這裏其實是有意誇大了。若這數據一旦進行追究,宗藩之弊不僅無法解決,反而我們亦要承擔捏造事實的責任,甚至有滅頂之災。你們都是《談古論今》的創刊人,我知道你們亦是滿腔熱血,但我希望你們能摒棄自己的喜好,做到公正而不偏袒,這樣我們《談古論今》才不容易給人進行攻擊,亦能理直氣壯地應對一切攻擊!”

“下官受教了!”徐渭和陶大臨相視一眼,齊齊行禮道。

諸大綬捋著胡須,亦是暗暗松了一口氣。他原本還擔心林晧然會意氣用事,亦想痛斥宗藩之弊。但卻沒有想到,這年輕人遠比他想象得要成熟與穩重。

關於時務版塊的分歧和爭執,亦是消停了下來,接著討論下面的版面。

至於有趣的寓言故事,林晧然則用了《此處無銀三百兩》。

“今朝,有民張三,攢銀三百兩,埋入後院之中,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居王二偷走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王二不曾偷’。”

其實這個寓言有一個漏洞,如今的白銀購買力相當強大,普通百姓很攢難得到這些一大筆的銀子。林晧然原本想在數額上做些修改,但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作罷。

這《此處無銀三百兩》有教化的作用,但更多還是偏向於娛樂性。讓讀者從這張三身上,得到智商的優越感,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賣點。

而在林晧然的灌輸下,很多人亦意識到趣味性的重要,故而紛紛向著林晧然靠攏。

由陶大臨所負責的《戰役篇》,在講述“淝水之戰”中,將戰場進行精簡,筆墨著重在後秦皇帝苻堅的驕傲自大從而致使兵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