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5/6頁)

恒哥兒判斷了一下援軍到達的時間,就決定帶著余五姑娘去余府躲著。

可是跟著余五姑娘一起坐在馬車裏的還有余五姑娘剛剛兩歲的侄女團姐兒。

她到底是小孩子,縱使余五姑娘千哄萬哄,她還是嚇的哭了起來。

哭聲引來了聖花教的教眾。

恒哥兒就是在與他們打鬥時負傷的。

不過這些人到底是烏合之眾,手上功夫很是一般。

恒哥兒打退了他們後就帶著余五姑娘去了余府。

他們在地窖裏待了三天兩夜才等到援軍。

這三天兩夜發生了什麽,恒哥兒沒寫。

但李浩淼和魏若猜也能猜到這兩個孩子必是說話了。

因為恒哥兒在信的最後說,他與余五姑娘單獨在地窖裏待了幾天,已是損壞了人家姑娘的閨譽。

他是男子漢大丈夫必得對此事負責,所以他要娶余五姑娘為妻。

李浩淼和魏若看完這封信後,一時沉默了下來。

魏若不由得看向李浩淼。

李浩淼的神色有些陰晴不定。

魏若知道他一時之間有些接受不了,嫡長媳竟會以如此方式定下來這件事情。

“公爺,要不然我們去問一問祖母和娘的意見呢?”魏若問道。

她覺得此事既是到了如此地步,那就不能再瞞著老太君和老夫人了。

李浩淼沉默了半響後,方才點了點頭。

老太君和老夫人聽李浩淼和魏若說完事情的始末後忍不住沉默。

李浩淼和魏若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便也沉默了起來。

隨著這幾個主人的沉默,整個老君堂變得異常的安靜。

似是有些受不了這安靜的氛圍,半響,老夫人才擡頭道:“縱然咱們讓這位余五姑娘進了門,她也不一定能應對這一大攤子事。”

老夫人所說也是李浩淼和魏若所擔心的事情。

魏若雖然覺得余五姑娘的身世不是問題,只要姑娘性情沒有問題就好。

可這些年,她見了許多女子亂家的事情後就不敢輕易定下婚事了。

魏若不由得將目光看向了老太君。

老太君的面色有些晦暗不明,半響,她才道:“如恒哥兒所說,余五姑娘和他在地窖待了三天兩夜,這事咱們是必得給余家一個交代的。”

老太君這話說的確實在理,他們確實要給余家一個交代。

“不過。”老太君話鋒一轉道:“恒哥兒畢竟是未來的安國公,他的媳婦會是咱們李氏一族的宗婦,她可是身世不顯,但不能是個心機深沉,無才無德的人。如果這位余五姑娘是個心性高潔,可堪一教的人的話,那我們自會請人下聘將人迎進門的。可她若是有什麽不妥的話,我是寧願用別的方法補償她,也不會迎她進門的。”

老夫人和李浩淼以及魏若三人聽完這話後,不由得頷首應和。

老太君這話說的也有理,縱然那位余五姑娘不懂如何管家,如和應酬,可她們可以教她。

即便她身世不顯,將來融入這京城的官眷圈內會有些艱難,但她們可以給她撐腰。

可她不能是個心壞的人,她們安國公府絕不能讓這樣的宗婦進門。

既已定下了要如何處置這件事,那打聽這位余五姑娘的品格,就成了現在最為重要的事情。

安國公府的暗衛去了一波又一波,可打聽到的消息卻都只是這位余五姑娘自小就不怎麽出門做客,她要麽隨著祖母和母親去莊子上居住,要麽就待在家裏。

老太君和老夫人一聽就有些發愁了。

兩位老人家都問魏若:“這位余五姑娘該不會是有什麽不妥吧。”

魏若這段時間也在想關於這件余五姑娘的事情,她想來想去都覺得,既然能讓恒哥兒一眼就相中了她,把她娶回家,那無論怎樣,余五姑娘的容貌和性情應當都是恒哥兒喜歡的。

至於這位余五姑娘平素裏不怎麽出門,要麽是余家長輩不許余五姑娘出門,要麽是余五姑娘自己不喜歡出門。

魏若就把自己的猜測告訴了老太君和老夫人。

老太君和老夫人聽完後就恍然。

兩位老人家也是心焦嫡長媳的品格,所以才會在一時之間沒了方寸。

此刻聽魏若一說,她們就覺得很合乎情理。

但老太君到底有些不滿意這位余五姑娘。

她倒不是不滿意余五姑娘的家世,她不滿意的是余五姑娘這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性情。

在老太君看來,要想當好這個國公府的主母,這與人交際的能力是一定要有的。

可余五姑娘自小就不怎麽見人,又怎麽能識得險惡人心呢。

魏若聽完老太君的話後沉默了半響。

如果余五姑娘不是要許給恒哥兒,而是府裏的任意一個男孩,那她就不會面對如此多的挑剔的目光了。

嫁給恒哥兒是富貴了,可隨之而來的考驗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