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5/6頁)

魏若、五夫人和七夫人等人聞言心有戚戚焉。

她們年歲雖不大,可也算是看到了一些世情。

這世上多的是一些女人仗著男人的勢,欺壓旁的女人。

如九夫人這樣能自己立起來的女人,下場還算好的,雖落下了一個潑婦的名聲,可至少能保得自家和兒孫平安。

那些立不起來的女人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老夫人見魏若等人似是若有所得,就最後叮囑她們道:“你們記得,日後在教養男孩時切不可因為心疼孩子,就將他們養的性格怯懦,對外人大氣都不敢吭一聲,只知道在家中跟著媳婦一起欺壓自家姐妹。”

魏若和五夫人以及七夫人等人聞言心有戚戚焉。

文安侯府後巷

九夫人的兒媳略有些心驚膽戰的問婆母:“咱們鬧成了這幅模樣,若是侯府的人過來尋咱們的晦氣可怎麽辦?”

九夫人聞言臉色冷厲的道:“若是不鬧的話,你就眼睜睜的看著你閨女去填坑?”

九夫人的兒媳這幾日打聽過瑞陽侯府的事情,聞言就道:“聽說那瑞陽侯夫人雖厲害,可世子夫人卻很和氣。”

“你懂什麽。”九夫人聞言就冷哼道:“你嫁進來也有許多年了,還能不了解我那位嫂嫂的性格。這若是門好親事,她要麽給了自家孫女,要麽給了她娘家的孩子,我們連吃湯都輪不上。那瑞陽侯府是安國公夫人的父族,安國公夫人又是貴妃的親生女兒,她們想和瑞陽侯府結親,打的是什麽主意,我用腳趾頭猜都能猜出來。咱們家雖說是文安侯府的旁支,可這些年過的是些什麽日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咱們跟著文安侯府的那些人卷入了那些皇子間的紛爭的話,若是不出事還好。若是出了事,只怕那些人立馬就把咱們推出來擋槍。”

九夫人的兒媳聞言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道:“都是兒媳想岔了,只想著瑞陽侯府富貴了。”

九夫人聞言就道:“我勸你趁早打消了這份心思。咱們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飯。那些貴人的富貴不是那麽好攀的。咱們家還是安安穩穩的過日子罷,其余的事就不要再想了。”

“可族裏那些人都是看著文安侯夫人的眼色行事,咱們家這次和他們家翻臉,只怕.”九老夫人的兒媳略有些遲疑的道。

九夫人聞言忽的笑了起來,她對兒媳道:“有人給你大老爺尋了個師爺的差事。”

九夫人說的大老爺就是她的大兒子,他年輕時考了個秀才的功名後就屢試不第了。

他原本想在家繼續讀書考試的,但九夫人卻不慣著他,直接讓他在外面書院找了個教職做著,說家裏沒條件供他一直讀下去。

大老爺也就只好歇了那些心思,一面在書院教書,一面繼續科舉了。

“什麽?師爺?我們老爺要去給人做師爺嗎?”九夫人的兒媳略有些猶豫的問道。

她們這一支好歹也算是侯府的旁支,怎能去給人做師爺呢?

九夫人聞言就道:“做師爺怎麽了?那保舉你們老爺的人和這即將赴任的縣令有交情。那縣令必會照拂著咱們家,咱們雖是從京城去了縣裏,但有縣太爺照應著,又沒有那些惡心人的親戚過來煩人,不比待在這裏好呀。況且京裏現在的局勢越發復雜了,我冷眼看著文安侯府是必要跟皇後綁到一條船上了。她們若是成事了的話,那咱們也分不到一口湯喝。若是不成的話,咱們也得受牽連。沒得在這裏擔驚受怕的。”

九夫人的兒媳一想也有道理,便笑問道:“那咱們這就收拾行李,京裏的房產和京郊的田產怎麽辦?還有那位保舉老爺的恩人,要如何回禮呢?”

九夫人聞言就道:“那位恩人我自會親自向他道謝,你倒不用管了。咱們京裏的房產就留著,只留幾個家奴在這裏看家罷了。至於京郊的田產就全賣了吧。”

“娘以後是不打算回京了嗎?”九夫人的兒媳聞言就問道。

九夫人就道:“若是孩子們將來讀書能讀出來,這京裏的宅子就留給他們住。若是他們讀不出來的話,咱們家少不得要在當地結親了。”

九夫人的兒媳聞言就有些舍不得。

九夫人就道:“不要貪戀這個富貴,你還年輕,沒見過先帝在時奪位的情景。那時許多勛爵人家都被抄家滅族了,家中的男丁要麽被斬首,要麽被流放。家中的女眷也被充入了教坊司。我們家的人若是能活下來已經算不錯的了。”

九夫人的兒媳聽完這才罷了。

因為九夫人的抵死不從,文安侯府與瑞陽侯府的這門親事到底沒能結成。

瑞陽侯夫人就算再想同文安侯府結親也不會那那些出身過於低下的姑娘塞給自家孫子。

魏大郎和張氏見這門親事沒成,立馬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