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第6/6頁)

啟和帝雖然不甚喜歡皇後,但他並沒有因此奪了皇後管宮的權利。

因此現在皇宮內當家作主的人是皇後,或許還要再加上一個淑妃。

啟和帝雖只說有人慢怠了貴妃,沒有明說究竟是誰慢怠了她。

可整個皇宮的內務都歸皇後管,出了事大家不指摘她,還能指摘誰呢?

永林候府的夫人和姑娘們頓時成了眾矢之的。

那些出了嫁的姑娘們成日裏回府哭訴,說婆家人總陰陽怪氣的說她們永林候府的姑娘家教不好。

有的姑娘還說此事一出,婆母便將孩子都抱到了她們那裏。

而那些未出嫁的姑娘們日子也不好過。

原本正在與她們議親的人家也都以各種借口推了親事。永林候夫人以及世子夫人一早就遞了牌子趕到了宮裏。

皇後聽說因此此事影響到了府裏姑娘們的婚事後,面色青白不定。

於此事,她也確實並不冤枉。

那些宮人們慢怠貴妃純粹是覺得貴妃現下沒落了,所以他們要去踩她一腳。

皇後掌管宮務自是看出了那些宮人們的心思。

她自也樂得借刀殺人,便也默許了那些宮人們的所為。

可她沒想到的是,啟和帝竟然會在朝臣們面前訴苦。

永林候夫人及世子夫人一離開,皇後便到幹清宮去向啟和帝請罪。

啟和帝如何作想,外人不得而知。

但他並沒有處罰皇後,而是讓淑妃協助皇後打理後宮事務。

啟和帝此聖旨一下,京城內各世家便又開始思襯了起來。

陛下現正有五個兒子,其中四皇子自身才幹不顯,生母出身卑微且不得聖寵,自是不必多言。

五皇子雖極得聖寵,可他年齡實在太小,且十分頑劣,據說常與那安國公府的幼子到處淘氣玩耍。

而陛下竟沒有任何管教他的意思,似是真的把五皇子當成了小兒子,而不是可以承繼宗祀的繼承人。

相反,這幾年他漸漸放寬了對已成婚三位皇子的限制。

眾臣冷眼旁觀覺得啟和帝好像是在看,到最後究竟是哪位皇子可以托付江山?

從陛下讓淑妃協助皇後處理後宮事物而不是德妃或是成妃甚至貴妃來協助皇後這件事來看。

雖則現下二皇子和三皇子都已有了兒子,可陛下似乎更倚重長子。

不然他為什麽只單挑了淑妃出來?

顯然淑妃和大皇子也是這麽想的。

淑妃近來春風得意,大皇子也是心情甚好。

據陛下殿前的宦官說,大皇子近日常借口請教學問一事過來找陛下。

出乎臣子們意料之外的是,陛下竟然樂呵呵的和大皇子探討學問。

一時間,啟和帝和大皇子之間的感情甚好。

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外家知道後坐不住了。他們過來勸說兩位皇子,說陛下年輕時雖不喜歡和兒子們說些閑話,但他現在人到中年,心境自然與年輕時不同。

他們讓二皇子和三皇子也想想有沒有什麽話好同陛下聊一聊,培養一下父子感情,不能讓大皇子領了先。

二皇子和三皇子也顧不得其他的了,他們也開始同大皇子一起去向啟和帝請教學問。

大皇子見了氣的牙直癢,可他又不能攔著兩位弟弟說你們不要來。

他只能把氣憋在心裏。

這邊廂幾位皇子為了爭寵用盡手段。

那邊後宮三妃也鬥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