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3/4頁)

“可你要記住,她們取笑咱們那是她們自己心性有問題,可咱們卻不能因為她們的過錯心內生怨。我們家的家底確實比不過她們。越是這樣我們就越不能把她們的嘲諷放在心上。因為她們已經積累到足夠的家底了,而我們卻還沒有。咱們家現在正是上下一心過好自己日子的時候,切不可因為她們而分心。”

隨姐兒聽完母親的話後,豁然開朗。

自那以後,她再也不將這些陰陽怪氣的話放在心上了,縱使有時會因為被人當面諷刺,心生波動,可不過一會兒也就過去了。

她自嫁到了安國公府後就一心侍奉婆母,相夫教子,其余閑事一概不管。

老太君和老夫人冷眼看了她一段時間,見她行事妥帖,心思正派,自然越來越喜歡她了。

老太君就對魏若道:“離恒哥兒和毅哥兒成親還有一段時候,依我看,你不如把隨姐兒叫過來幫你料理族裏的事情。她夫婿本就在前院幫咱們家管著莊子上的事,且她家又和咱們家離的近。這樣一來你也可以松快一些,咱們家也可以補貼族人些家用。”

魏若聽後自然應允。

像他們家這樣的世家大族,本就對族人有照料的職責。

又因為家族事務繁多,只憑借宗婦一人根本做不完,所以宗婦們就會從族裏選出一些與她親厚又能幹的婦人,幫忙料理族裏的事務。

魏若之前之所以沒有從族裏選人幫忙,是因為李家的宗祠在陽溯,宗族裏大部分與祭祀有關的事務都由在陽溯的幾位長輩負責。而跟著老太君等人住在京城的族人較之陽溯要少,自然事情也要少一些。

魏若覺得這些事情倒不需要費什麽心思,且她在族裏沒有相處的太親厚的婦人,因此便也沒有從京城族中找人幫忙。

如今隨姐兒既嫁過來了,倒也能為她分擔一些了。

隨姐兒的公婆之所以相中了隨姐兒,一來確實如她婆婆所說,她無意間看見隨姐兒覺得這個女孩人品甚好,二來也是盯住了幫宗婦打理族中事務這門差事。

她公婆覺得夫人既與隨姐兒的母親親厚,那她對隨姐兒自然也會與別個不同。

若是隨姐兒嫁到了她們家,那麽她家就有與別家爭搶宗族差事的一拼之力了。

如今她們見一切果如她們所料,她兒媳憑借著與夫人的關系拿下了這門差事,她們家在族內的地位也因此上升後,自然心滿意足。

至於其他在京內的李氏族人縱使有些不滿,可看在老太君的面子上也不敢說些什麽。

那些族人們只好對隨姐兒的婆婆說些酸話。

隨姐兒的婆婆也是個通透的性子,她自知自家已經得了好處,自然不會和那些族人們爭辯。

無論族人們說什麽,她都只低著頭不說話。

長此以往下去,那些族人們也覺得沒意思,便也不說了。

自隨姐兒幫著魏若處理族中事務後,就常帶著丫鬟們來安國公府理事,她和老太君、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的關系也越發的親近了起來。

老太君和老夫人以及魏若等人也時常補貼她些東西。

隨姐兒婆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隨姐兒的婆母知道她們家之所以有此機緣,全賴魏若和王芳的關系,且隨姐兒的父親彼時已經取中了進士,她弟弟讀書也很有資質。

因此隨姐兒的婆婆並不像一般婦人那樣防著兒媳的娘家,反而經常打發下人往王芳家送東西。

王芳也是個知事的性子,隨姐兒的婆婆打發人送銀錢她並不肯接,可要是送些吃食或是書籍之類的東西,她就肯接了。

隨姐兒的婆家也因此更高看王芳一眼了。

兩家的長輩都是知理的性子,且兩家的子孫也都是踏實肯幹的性子,這日子自然越過越好。

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眼看著王芳家和李浩新家就這麽起來了,自然心中感慨。

老太君就對魏若道:“可見這日子是人過出來了,這些事咱們以後要說與晚輩聽,讓他們知道就算日子再苦,只要家裏人都明白事理,踏實肯幹,這日子總會過起來的。”

魏若也深以為然。

她自嫁到安國公府後,看到了不少人家的悲歡離合。

那些能把日子過好的人家,無一不是明白事理且踏實的人家。

而那些過不好日子的人家,則各有各的缺點。

魏若便把她的這些感悟記了下來,預備著以後說與子孫知道。

李浩淼在無意間看到魏若寫的這些人情道理後,就說這其中有些道理可以寫到李氏的家規中,以備後人警戒。

寫家規這樣的事情,在家族中一向都是男人的職責,魏若自也不理會這些事,只讓李浩淼自己去和族老們商量。

李浩淼自己在書房寫了半響,隨後又拿著他寫好的東西去了老太君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