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5/5頁)

及至陳父去後,有陳顯之管著他,他倒也還好。但後來陳顯之帶著家人去了康北,這庶弟就無人管束了。

每日裏只知道出去吃喝玩樂,又因為遇到了一些刻意引誘他變壞的閑人,每日裏對他刻意逢迎,把他勾引的比之往日更壞上了幾分。

陳顯之遠在康北聽說了這些事後便給他寫信說,若是他再出去遊蕩就把往日裏給他的家產收回來。

這庶弟看完信後,自然不敢再光明正大的出去遊玩了。

可這小偷小摸的事總免不了,況且陳顯之能管著他不讓他出去吃喝,卻管不了他房裏的事。

他就在家胡作非為,只把那家中婢女都禍害了個遍,那些婢女們都是家生子出身,又無人為她們做主,自然敢怒不敢言。

若是以往,無人去挖他們家的黑料的話,此事或許還沒有什麽。

可如今,成王既是刻意要彈劾陳顯之,那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把柄。

他知道陳顯之的庶弟,常年與他家一個管事的婆娘偷情,便打發人去收買這個管事,讓這管事去官府告發主人家霸占□□。

這管事一開始還不肯去告,因為按照此時的風俗來看,他們這些家奴屬於主家的私人財產。陳顯之的庶弟若是與良家婦女通奸,或許會受到律法的懲處。

可他偷情的對象是管事的妻子,時人或許可以從道德上來譴責陳顯之,但卻沒法以律法約束他。

二來此時的律法規定,家仆不得告發主人。

這管事若是敢到官府投狀紙,只怕自己也要吃掛落。

成王讓這管事去官府告發陳顯之的庶弟,本就不是為了讓官府治這庶弟的罪的。

他是為了把此事捅出來,然後借著此事彈劾陳顯之治家不嚴。

為了能說服這管事告發其主人,成王的手下著實許了他許多的好處。

這世上多的是人為了錢財鋌而走險,這管事也不例外。

他看到那大堆的金銀後,自是難以避免的心動了。

成王的手下又和他擔保說,他們在官府有人,到時一定會保下他的。

這管事聽完後,一咬牙去官府遞了狀紙。

成王早就買通了官府的人,官府的人明知這是樁家仆告發主人的案子,卻還是接了這狀紙。

接著,成王又使人在京城散播了陳家庶弟霸占家仆妻子,被家仆告發了的消息。

京城眾人人人都知道了這件事後,被成王買通的那幾個禦史就上書彈劾陳顯之治家不嚴。

一開始,啟和帝壓下了這些折子,還說陳顯之既已和他庶弟分了家,那他庶弟家的事情就與陳顯之無關了。

可太後在幾天後的家宴上卻和啟和帝提到了此事,她說陳顯之雖然和他庶弟分了家,但兩人既是親兄弟,陳顯之就不能以已分家這個緣由而不管庶弟,說陳顯之這樣是沒有人情,不重視血緣關系。

樂太妃和仁安長公主當時也在場,兩人聽完後,自是坐立不安,齊齊站起來替陳顯之道罪。

啟和帝溫聲安撫了兩人幾句話,就說太後說的有道理,然後他就下旨讓陳顯之進京來自辨。

陳顯之早就在家想好了奏對之法,他接到聖旨後就帶著寫好的答辯折子,和搜集到的王氏知縣收受李氏賄賂的證據趕到了京城。

京城各王孫公爵家其實都知道仁安長公主的女婿是因為得罪了成王才會有此一劫,眾人都等著看仁安長公主和樂太妃一個去求成王,一個去求太後。

哪知道不僅這兩人一直閉門不出,就連那陳顯之也真的帶著自辯的折子上京了。

有那敏銳之人,從中發現了一絲的不對勁。

可大部分人都沒發現這其中的蹊蹺。

成王還覺得仁安長公主沒有過來求他,是在看不起他,心想等陳顯之來京後,他要狠狠的給他一個教訓。

不過從聖旨發去到陳顯之來京至少要一個月的功夫,縱然陳顯之快馬加鞭趕來也至少要半個月的功夫。

京城各王孫公爵之家只想著等陳顯之來京後再來看這場好戲,卻沒想到,到了最後,這場好戲的主角變成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