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5/8頁)

高夫人想起自己因為沒能生兒子這些年所受的委屈,眼淚再次決堤而出。

老夫人和高夫人敘寫私房話的時候,老太君也在和魏若說話。

高家的下人們知道這些貴夫人們向來不喜別家下人待在身邊,因此在上完茶點後便退到了門外候著。

廂房內只有那唱曲的女先生和老太君等人。

老太君見那女先生與她們隔得遠,她們身邊又只有李嬤嬤和秋雲便悄聲對魏若道:“依我看,你婆母只怕會插手高家的家事。”

魏若聞言只以為她說的是林姐兒的事便也輕聲道:“高家舅母只剩下這一滴骨血,娘肯定會偏幫著林姐兒的。”

老太君卻搖了搖頭道:“我不是指這個。”

那是指什麽?

魏若聞言就疑惑了起來。

老太君見她到底還不夠老辣,有心指點她便道:“按理說你高家舅母還握著管家權,這府內的管事媽媽們應當事事都聽她的,可你看剛剛,你舅母但凡吩咐個什麽事,那些人就先看一看你那兩個表嫂,特別是你那個二表嫂。依我看,這些府內的下人們想必是覺得你舅母活不了幾年了所以就早早的投誠了。”

老太君這麽一說,魏若才恍惚發現好像確實如此。

在正廳時,那些管事媽媽們確實是看那兩位夫人的眼色行事的。

她也是做當家主母的人,也有讓五夫人、七夫人和姜嬤嬤等人幫她管理家務。

這段時間也不像剛接手家事那兩年一樣把萬事都抓在手裏了,可縱然這樣,那些管事媽媽們也絕不敢不顧她的想法,只去看五夫人和七夫人等人的眼色。

概因她才是府上的當家主母,這管家權只要還在她手裏,她們就得萬事聽她的,當然孝道在前,若是老太君和老夫人房裏有個什麽事,她肯定還是要以她們為先的。

高家兩位夫人在婆母還握有管家權的時候就暗自拉攏府裏的管事媽媽們,無論從禮法上來說還是從孝道上來說,都是說不過去的。

老夫人就算是為了娘家的名聲也會提醒一下高府眾人的,只是不知道她打算找誰說。

魏若見老太君有意指教她就向她請教。

老太君就笑道:“依你看,如果是你娘家嫂子被兒媳們轄制住了,你會找誰做個中間人說說理呢?”

老太君既提起了中間人,那就意味著老夫人肯定不會直接對上高家的兩位夫人了。

而高家的事情是家醜,老夫人肯定也不會去找外人,她要找就只會找高府內的人。

高老太爺肯定不是合適的人選,他老人家年紀大了,正是報喜不報憂的時候,若是因為這些家事費心生氣傷了身子,老夫人肯定於心難安。

高老爺的話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他一個做公公的跑去說兒媳們,縱使是兒媳們不占理,這話說出去也不好聽。

論來論去最合適的人選其實是高家的那兩位庶出子,從身份上來說他們其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魏若將自己的推測告訴了老太君。

老太君滿意的點頭道:“你說的對,只是你婆母肯定不會自己去和她那兩個侄子說的,你公公又不在京裏,少不得要讓浩淼兄弟去和他們說一說了。”

魏若聞言忙道:“這原也是應該的。”老太君就笑道:“你能想明白這些道理可見不是那心胸狹窄的婦人。”

魏若聞言就不好意思的笑了。

老太君雖知魏若素來心胸寬廣也識大體,可她還是忍不住多念叨了幾句。

“你還年輕經歷的事情少,不知世間有這麽一種婦人,心胸極為狹窄。自嫁進夫家後就一心讓夫家接濟娘家,她娘家但凡有個什麽事都要讓夫婿出頭。這原也是應該的,畢竟既然結了親,那就是親家了,女婿幫幫丈母娘家也沒什麽。”

“可這類婦人卻對夫家的婆母、叔侄、小姑子極為的刻薄,若是那小姑子嫁的好一些了,她恨不得扒拉著夫婿上門讓他把小姑子的血喝盡以補貼自家和她娘家。若是那小姑子嫁的不好了,她就百般的看不起她們,恨不得連門都不要讓小姑子上。這樣的女子盡管在家作威作福,可卻不為世人所不容,也有損自家的福報。你日後若是給孩子們挑親事,可千萬要打聽清楚那家母親的行事。”老太君細細的囑咐魏若。

魏若聽老太君說的這些話第一時間想到了瑞陽侯夫人,她可不就是這樣的人嗎?

瑞陽侯府的其他人,特別是她房內那幾個無人做主的庶女不就被她搓磨的很慘嗎?

而她教養出來的親女魏二娘不也同她一樣,視瑞陽侯府的那些不如她的庶姐妹、堂姐妹如牲畜嗎?

老太君見魏若若有所思便不再說話,而是給她時間讓她自己思考。

按理說這些話不應當由她一個太婆婆來說,但貴妃身在宮中有些話不方便說,魏若又不是那心思敏感之人,因此老太君便借著高家婆媳的事情點了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