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0章 議事規則

下午,李勝峰搭著一輛摩托車回來,摩托車的主人叫三寶,家在碾子溝村,他就是李勝峰說的,掛靠在縣城的一家建築公司下面,當項目經理,也就是包工頭的那位。

接下去,村裏大大小小的工程會有很多,從村委會這幢樓的改造到村裏的路改,通往鄉裏的那條進出之路的路平,公司成立,土地規整之後,還會有水泥的道路像血管一樣,延伸到每一個車間,加上大棚的建設和新造田。

活總是越幹越多的,不可能把這些活都交給其他人做,那樣時間上耽誤不起,開支也受不了,張向北他們就計劃在公司下面成立一個工程部,把這些活都交給工程部去做。

張向北、向依雲和李勝峰、老焦他們幾個,和三寶談妥了條件,三寶同意回到村裏,擔任工程部的總經理。

工程部最先要做的就是村委會的改造和村裏的路改,村委會的改造,是把邊上那幢下面是公共廁所、浴室和食堂,上面是宿舍和招待所的樓先造起來,辦公室都搬過去之後,再進行這裏老樓的改建,推平原來的公共廁所,建造幼兒園和養老院。

三寶和張向北說,自己現在手頭的活大概還要半個月才能幹完,幹完了才能過來,不過,我會先派兩三個人回來,這裏的一些準備工作,可以讓他們先做起來,還有村裏的富裕勞力,也可以吸收到工程部來,光靠現有的這些人肯定不夠。

張向北說好,最主要的是要把路改的規劃先做出來,公布出去,讓全村所有的人知道,道路從每家每戶門前經過,對他們肯定會有影響。

三寶提醒張向北他們說:

“是個人都這樣,他覺得別人的利益都是可以犧牲的,只有他的利益是不能被侵犯的,我做工程的我知道,像村裏的路改這是好事,沒有人會反對,但實際推進的時候,各種各樣的人就跳出來了,挪個雞窩都會漫天要價,拆他一點院墻,他都要罵天罵地。”

“由不得他們。”龐雙喜說,“不行的話,我自己開著推土機進村,我就不信他們還能翻了天。”

三寶笑道:“龐書記,不是我小看你,你去縣裏看看,縣裏的城區改造,縣長拉著公安局長一起去現場,他們也照樣頭疼。”

張向北點點頭,他在重慶幹過,對這點有切身體會。

村民簽字確認入股的工作,比張向北他們預期的還要快,只不過三天,全村所有的人都簽了確認書,很多人還是不等他們上門,自己就跑到村委會來,把確認書給簽了,那些人在外地的村民,他們的確認書也已經在來的路上。

前期最重要的事情,進展得這麽順利,這讓張向北他們松了口氣。

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有人開頭就有人跟進,跟進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閩南語有“西瓜偎大邊”的說法,也就是說,一般人看到切好的西瓜,都會下意識地去挑最大瓣的吃,做事情都會跟著大多數人的做法去做,也就是隨大流和從眾心理,不隨就覺得會吃虧。

加上是“宅鮮送”在做這事,這裏的村民對“宅鮮送”都有一種信任感,窮了幾十年,從大隊幹部到村幹部,不知道換了多少茬,脫貧的口號喊了多少遍,結果什麽改變也沒有,是“宅鮮送”的“隨手幫”活動,才讓他們的日子開始好過,他們能不信任嗎。

還有一點,是張向北他們沒有想到的,那就是這個不起眼的村子,他們和外界的聯系比張向北他們想象得更加通暢,“隨手幫”活動讓他們的產品銷往了大城市的同時,也讓這裏的村民,和在大城市的,那些幫扶他們的居民建立了溝通的渠道。

通過那一個個攝像頭,在觀看自己訂購的豬羊和其他產品時,這些居民自然也會和飼養它們的村民會有交流,在村民眼裏,這些人就是他們的“恩人”,碰到這樣的事情,村民自然也會把這事和“恩人”說,請他們幫助出出主意。

這些市民們雖然沒在農村生活過,但憑常識就知道,大農業和農業產業化才是未來的方向,他們對此自然很認同,紛紛都當起了張向北他們“宅鮮送”的義務勸導員,勸導村民們盡快入股。

村委會大門口和村口的宣傳櫥窗已經安裝好,張向北讓二皮把那六只垃圾桶搬過去,放在村口的櫥窗邊上,他說是實物教育,讓大家看看,就是有這樣的人,會做這樣的事情。

垃圾桶放在那裏,大家看著一只只都是嶄新的,但桶底已經破了,確實可惜,有些看不下去。

馬大木讓他老婆,瞅櫥窗前人最多的時候過去,馬大木的老婆在這方面無師自通,她拍著垃圾桶就破口大罵,罵拿了這桶,還把它們搞破的人太缺德,這種事情都幹得出來,一個桶要幾百塊,看看,六個桶,多少錢就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