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3章 紙上的溫度,眼裏的景色

張晨和劉立杆出去了一個多星期,拿下了八個項目,這八個項目,可以納入到劉立杆的“古鎮人家”和“平原人家”系列裏。

兩個人坐在張晨的辦公室裏,劉立杆說:“可以了,現在整個浙江只剩下,往紹興、寧波、舟山和台州這一路過去。”

張晨看了看劉立杆,還沒有說話,劉立杆馬上說:“好了,把張教授的旗幟收起來,這一路我自己去,放過你。”

張晨松了口氣,趕緊拱手說:“謝不殺之恩。”

劉立杆大笑,他說:“我放過你是我掐指一算,要是你這裏的設計方案再不出來,時間就來不及了,前面的這些項目,我準備明年一過完年就開工。”

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初,離過年滿打滿算還有兩個月,張晨這裏方案出來,還要出正式的設計圖紙,然後辦理報建手續,能在年底前把所有手續全部完成,已經是神速。

不過,劉立杆心裏很篤定,有些地方,要是來不及的話,他可以邊建邊報,這種小項目,只要關系到位,很多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劉立杆一個人開著車又出發了,張晨辦公室裏終於清靜了下來,他開始攤開紙筆進行設計,雖然在電腦裏,用繪圖軟件設計的速度會更快,但張晨還是習慣了用手畫,他覺得筆和紙接觸的時候,不斷地就會有新的靈感出來。

面對著紙筆的時候,人更多的時候是感性的,設計出來的東西會有溫度,而面對屏幕的時候,更多會是理性,張晨看著激光打印機打印出來的圖片,總有一種冷峻的感覺。

這樣的設計,或許會很炫目,適合發在朋友圈,適合網紅打卡,但卻是不合適的,張晨覺得民宿的設計一定要有溫度,要讓人感覺到溫暖,入住了一家,就想著去住第二家,幾家“人家”的民宿住下來,就會對這個品牌產生一種依賴。

房子可以住可以看,可以點綴在風景裏,但最終還是給人住的,也只有住得舒服的人,才會為你買單,一次又一次地買單,那些看的人,是從來不買單的。

譚淑珍和小芳,每次來的時候,看到張晨都趴在會議桌那裏畫畫,聚精會神的,兩個人都笑了,小芳罵道:

“有沒有這樣的,把人當包身工一樣用。”

她轉身和譚淑珍說:“你賠我,你賠我。”

譚淑珍說好好,“說吧,你想吃什麽,或者要什麽?”

譚淑珍和小芳坐在那邊打鬧的時候,張晨幾乎沒有聽到,還是專心致志地畫著畫,譚淑珍朝他努努嘴,和小芳說:

“看到沒有,你們家的當包身工還樂在其中,是不是你要為有人提供這樣的機會買單啊?”

“去!”小芳啐了一聲,兩個人都大笑起來。

張晨轉過頭來看看她們,不知道她們在笑什麽,轉回頭去,又繼續自己手裏的畫筆。

張晨的出手很快,整個人投入進去之後,有種一發不可收拾的味道,看樣子自己還沒有退化,感覺還在,手藝還在,敏感度也還在,他對自己頗有一些得意。

劉立杆還沒有回來的時候,張晨已經把他去現場看過的那二十幾個項目的設計方案的初稿拿了出來,劉立杆每天都給他打電話,說自己又拿下了哪裏哪裏,這些項目,在張晨沒去現場看過之後,他是不會動手的,也沒有靈感。

劉立杆說不急,反正這些都要放在後面,前面那些先做,要是幾十個項目一下子全鋪開,他媽的我就變成一條狗,也跑不過來。

劉立杆不急,張晨也不急,那些項目,就先不去管他,等明年再說。

二十幾個項目的設計稿,攤開來,連會議桌都放不下,張晨就把它們在地上一張一張攤開,然後他繞著周圍一圈走著看著,這情景讓他想起了老居,想起了在當初在老居工作室樓上,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淝水之戰》的情景。

老居現在已經是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在國外的時間,遠遠地超過了他在國內的時間,每次給張晨打電話的時候,老居不是在紐約,就是在巴黎、倫敦或米蘭,老居後來又創作了《敦刻爾克》、《諾曼底》、《泰坦之戰》和《布匿戰爭》等等,都引起了廣泛的反響。

張晨繞著自己的這些作品走,應該說,這裏面每一件作品單獨拿出來,張晨自己都很滿意,絲毫也不會比安藤忠雄、隈研吾等人的遜色,這些日本的建築大師,就像日本的所有產品一樣,精細,簡潔,讓人過目不忘。

但同時,也有太注重於外部的細節處理和炫目,而犧牲建築本身的很多功能性為代價,謹毛失貌,為了個性而個性,到最後其實是消滅了自己的個性,當很多人都這樣做的時候,就變成了新的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