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1章 選題

吃好晚飯,譚淑珍讓張晨陪她去杭城中心逛街,張晨說什麽也不肯去,譚淑珍豎起一根手指哀求著,一次一次,就一次,下次絕對不讓你陪了。

張晨搖著頭說:“連這次都不會有,我最討厭陪女人逛街。”

張晨說完,心虛了,自己其實並不討厭陪女人逛街,以前陪金莉莉,後來陪小昭,甚至賀紅梅都不知道陪著逛過多少次街,金莉莉和小昭的衣服,基本都是在張晨的建議下買的。

為什麽陪譚淑珍就不行?張晨想了一下明白了,金莉莉和小昭,一進商場就變得像白癡一樣,百分之百依賴自己,譚淑珍太有自己的主意了,張晨笑道:

“我陪你逛街,我們逛到後來大概會打起來。”

“我會讓讓你的。”譚淑珍說。

“不去。”張晨說,“心裏會很別扭。”

“為什麽?”

“你買的不情不願啊,不如眼不見為凈。”張晨說。

譚淑珍無奈,她打電話給徐巧芯,徐巧芯已經在家裏吃完飯,回到公司了,譚淑珍問她有沒有時間?

“現在還有一丟丟的時間,到十點,就很忙了。”徐巧芯說。

譚淑珍大笑,她說:“這一丟丟的時間夠了,我們去杭城中心逛街好不好?”

徐巧芯說好,譚淑珍在電話裏和她約定,自己到了動感地帶樓下給她電話。

“這一點路,我自己走過去好了。”徐巧芯說。

“外面這麽冷,鳳這麽大,你不怕臉刮花了?”

徐巧芯“噢”了一聲,掛斷了電話。

張晨問譚淑珍:“你今天是什麽癮上來了,這麽要逛街?”

譚淑珍說:“我已經兩個月沒有逛街了,再不逛,我覺得自己都不是女人了。”

“不可理喻。”張晨搖了搖頭。

兩個人下樓,各自駕車走了,時間還早,張晨也不想回家,還是決定去“河畔油畫館”,看看畫,查查資料,確定幾個選題。

經過一家“光頭面館”的時候,張晨感覺肚子餓了,剛剛那些日料,他都幾乎沒吃。

張晨把車停在面館門口,也沒有下車,而是按下了車窗,呼喊著店老板,讓他炒一份肉絲炒面,再加兩個荷包蛋,打包帶走。

到了艮山電廠的停車場,張晨坐在車裏,先把面條吃完,這才下車。

張晨到了庫房裏面,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在沙發上坐下來,閉上眼睛,腦子高速運轉著,他要把自己已經有的關於中國油畫的歷史知識,從頭開始梳理起來。

中國油畫的起源是從利瑪竇、郎世寧開始的,這些傳教士,主要活動在北方的宮廷裏,利瑪竇在北京生活了九年,郎世寧二十七歲那年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五十一年,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個朝代,直至一七六六年,以七十八歲的高齡在北京去世。

利瑪竇、郎世寧們,無疑是最早把油畫帶入中國的人,但張晨不認為他們是中國油畫家,他們以及後來的法國人王致誠、波西米亞人艾啟蒙、意大利人潘廷章等等,他們都是為中國皇帝服務的西洋人,他們最多是畫的內容是中國的,工作和生活的地點在中國。

但很難說他們畫的是中國油畫,或稱他們為中國油畫家。

這個可以是一個選題,但這一點,張晨覺得需要特別說明。

到了廣州十三行的“外銷畫”階段,則是另外的一番景象,它們是屬於“西方訂制”,也就是根據西方客戶的需求,在廣州畫完了就走海路出去,對中國內地的影響幾乎很小,那一批畫家,可以說是完全為西方人服務的。

這一點,從他們都會給自己起外國名字,包括在畫上用的,也是英文簽名就可以看出來,比如關作霖又叫史貝霖(Spoilum),關喬昌又叫藍閣(Lamqua)和林呱。

張晨他們“河畔油畫館”有一幅關喬昌的自畫像,張晨覺得非常可惜,要不是畫中畫的是一個穿著中國長褂的中年人,就其技法來說,張晨覺得已經可以和倫勃朗或魯本斯媲美了,但就是這樣大師級的作品,當時據說是因為收費低廉而頗受歡迎。

他的作品就這樣大量地流向海外,其中一幅《老人頭像》,還入選了英國皇家美術院展,他可能是最早在歐洲和美國參加展覽的中國畫家,但這些展覽,除了給他帶來了更多的“生意”之外,並沒有帶來更多的。

而他那些和絲綢、茶葉、瓷器一起出口到西方的畫作,現在已經石沉大海,很少能見到蹤影,張晨曾經讓姚芬和趙欣,有意識地在海外找過,但都沒有找到。

關喬昌的很多“西方訂制”,畫的都是風景,還有很多西方的人物畫,加上他的英文簽名,就是西方人看到,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中國人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