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1章 教科書式的通貨緊縮

盡管劉立杆他們,自認為已經做了準備,但接下來的情況,比他們預想的,還是要糟得多,從一九九七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就進入了長達六年的通貨緊縮,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物價水平在低位運行,就業壓力日漸增大,出口顯著下降。

造成通貨緊縮,是多方面的因素疊加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今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造成了周邊國家購買力的降低,使得中國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同時,這些國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也大幅度地減少。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九九三年以來,國家大力治理通貨膨脹措施的慣性作用,也正好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大體按照“增長—膨脹—治理—緊縮—停滯—放松—擴張”的軌跡發展。

九二年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出現了新一輪的通貨膨脹,九三年夏季開始,實施以抑制通貨膨脹為主要內容的緊縮政策,海南首當其沖,那暴風驟雨般的一系列緊縮政策,媒體叫做組合拳,打得劉立杆孟平他們暈頭轉向,最後夢斷海南。

這一輪的緊縮政策,持續到九六年年底,中國經濟成功實現了“軟著陸”。

但任何政策的實施,都是有後坐力和慣性的,在這期間采取的緊縮政策,在九七年繼續出現滯後效應。

還有就是國企改革的持續推進,造成了部分行業、部分企業下崗工人的增加,加上前幾年風生水起的鄉鎮企業,很多都在競爭中逐漸被淘汰,造成了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能力的減弱,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大規模地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城市就業壓力的增大。

對劉立杆他們來說,直接的影響還有,住房制度改革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雖然已經推出,但始終是雷聲響,而雨下得有一陣沒一陣,東一塊西一塊的,制度的落實有落差,幾乎每個城市,房改在進行,福利分房也仍在繼續進行。

這讓很多房改進行得早和快的單位,都感到後悔了。

住房和養老政策的不確定,讓人心裏忐忑,沒有安全感,有了錢也不敢花,都存在了銀行裏,雖然央行一再下調存款利率,存錢在銀行,越來越不劃算,但銀行的存款,不減反增,老百姓似乎打定了主意,不花錢就是不花錢,怎麽我也不花。

這些因素的疊加,直接造成了全社會的購買力不足,推動經濟增長的動能不足。

不要說劉立杆他們,連張晨他們都感覺到,到了九七年的下半年後,似乎連買衣服的人都開始減少了,全國各地的專賣店,銷售額都有了明顯的下降。

樓下動感地帶的攤位老板們,一個個也開始叫苦說,生意難做。

張晨他們提供私人訂制服務的客戶,有幾個直接來找張晨,羞羞答答地和他說,家裏的企業現在出現了困難,沒有訂單,連工人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張晨理解了,這是想中止他們之間的顧問服務,雖然按照合同是不允許的,但張晨還是把該退的錢,退給了她們。

這些人從此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也不知道是因為覺得難為情,還是她們接著,就回到了平民的行列,去菜場買菜,一毛兩毛都要討價還價了,還在乎什麽時尚不時尚的。

劉立杆他們米市河的項目,銷售比譚淑珍預計的下降了很多,雖然她們已經調整了銷售策略,但仍然無濟於事。

譚淑珍不得不建議開始停下越來越多的項目,因為這些項目繼續下去,即使房子造起來,也沒有人買,會空置在那裏,而看看報紙和電視裏,金融危機還在延續,什麽時候是個頭,誰也不知道。

雖然新聞裏也在說要擴大內需,央行也在降息,在調存款準備金,但那個購買力和老百姓花錢的欲望和膽量,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樣,怎麽也拉不起來。

劉立杆和譚淑珍心裏發慌了,劉立杆說,不行就降價試試?

譚淑珍和應鶯都馬上反對,她們知道,這個是不能試的,在現在這樣的大氣候下,你要是敢降價,第一個來找你算賬的,就是那些已經買了房的人,除非你能把中間的差價退給他們。

應鶯帶著人,悄悄地做了調查,發現根本不是價格的問題,是現在的人,根本連買房的欲望都沒有。

沒錢的是根本買不起,有錢的是覺得未來不確定的因素太多,養老要存錢,看病要存錢,小孩上學要存錢,到處好像都要花錢,這錢怎麽也存不夠,眼下的舊房子,能將就就將就。

即使那些做企業的,有點錢也不敢花,自己的企業沒有死,但他看到了別人的死了,也被嚇破了膽,覺得這留著的,可能就是救自己命的錢,加上廠裏生產出來的東西也不好賣,錢沒有前幾年那麽好賺了,就更不敢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