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3章 去找譚總

雖然張晨自己給自己定下規矩,上班的時候,自己應該把精力都集中在望海樓,全力以赴把這個項目做好,不去多想和中國城有關的事情,張晨認為,那是完完全全的私活,在上班的時間幹私活,倒也不是怕別人看到,而是他過不去自己的這道坎。

手上不幹,但無法控制自己的大腦不去想,怎麽可能不想,現在,這個項目幾乎已經成為了張晨的一個心病,連做夢都會夢到。

這個項目,比張晨現在接觸過的所有項目,都更大更復雜,他必須把方方面面的每個細節都考慮清楚。

那麽多不同的店聚集在一起,每一家店的營業時間、高峰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人流的進出也各有不同,無論是做外形設計還是內部設計,都必須考慮到他們不同的需求,每一扇大門,裏面的每一條通道和每部電梯的設置,包括燈光,都要安排妥當。

要保證它們既是一個整體,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不可能把這些都一股腦地交給那些設計院去做,如果自己沒有想清楚這些,那你連你的需求都無法清晰地傳達,他們又怎麽能夠理解?即使是在做外形設計,如果沒有考慮充分,那到時候,也必然會造成外觀設計和內部結構設計的沖突。

最讓張晨煩惱的是,在自己有限的見識裏,沒有任何的建築形態可以參考,海城最大的商城就是望海商城,杭城也沒有,杭城大廈那時候還是孤零零的一幢樓房,邊上是天龍商廈,前面的紅太陽展覽館前,還是小商品市場。

連張晨去過的最大的城市上海,南京路的第一百貨,連供客人上下的電梯都還沒有,淮海路的巴黎春天剛剛建成,還沒有開業,華亭伊勢丹要再過兩年才落戶上海,更別說後來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那些商業綜合體。

而像張晨設想的,集休閑娛樂和餐飲為一體的綜合體,就更是聞所未聞。

張晨不知道國外的情況是怎麽樣的,也無法知道,他不可能去得了紐約、東京或者巴黎,想都不用想。

他想香港大概會有這樣的建築,張晨很想去香港看看,但那時候,香港人來內地很容易,海城已經有港澳台人士的落地簽了,而內地人要去香港,還是非常困難。

所有的手續要回永城辦不說,去辦赴港手續,首先要有單位證明,那個被放養的劇團,找誰去給你開證明,去找那個丁百苟?那家夥就是能開,也會有意刁難,找十萬八千個理由不給你開。

何況現在,張晨和劉立杆,他們到底是什麽情況,有沒有被劇團除名,張晨自己都不知道。

去香港的念頭,在張晨腦子裏閃了一下,就被否定了。

那時也不像現在,有互聯網,鼠標一點,什麽資料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國內的國外的。

那時什麽都沒有,獲取信息的途徑很單純,就是電視、報紙和書,電視和報紙是不可能有張晨需要的東西的,只能找書,張晨去了書店,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書。

出了書店去圖書館,更慘,農村怎麽夯土墻、做三合土,怎麽建泥房建豬圈的書有一大堆,其他和建築相關的,連關於三層以上房子的書籍都找不到。

張晨想到了譚總,譚總那裏的資料比這兩個地方的都新,都有價值,這些寶貝,都是譚總自己去香港的時候背回來的,還有就是兩個台灣、香港的朋友,不時地從台北和香港,幫他代購以後寄過來的原版書。

這些書對譚總這樣的公司來說,是公司的重要資產,甚至是命根子,平時都鎖在譚總辦公室的櫃子裏,就是連公司的設計師需要翻閱參考,也要在譚總辦公室裏的那張小會議桌上看,不能帶出去。

張晨到了譚總的辦公室,把自己來的意圖和譚總說了,譚總和他說,這個項目很了不起,我站在一個也算是經常光顧這些場所的顧客立場來說,很希望有這樣的一個綜合體。

譚總想了一會,和張晨說,我去香港,也沒有看到過這樣的綜合體,至少我沒有去過,大型百貨公司倒是有,但純粹是休閑餐飲娛樂一體的,沒有見過,這方面我提供不了什麽建議,我倒是有另外的一個想法。

“大哥您說。”張晨趕緊說道。

“我覺得你們這個綜合體建成了,可以搞一個城卡。”

“城卡?”

“對,你們那個,叫中國城對不對?就搞個中國城的城卡,去裏面的每一家店,憑這張卡,就可以打折,這個,對顧客來說,不是省幾個錢的問題,而是面子的問題。”

“好!好!好!”張晨一連說了三個好,“大哥的這個建議很好,哈哈,大哥這麽一說,倒啟發了我,其實範圍還可以擴大一些,比如,劉蕓他們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會員,自動就享受城卡的待遇,這樣就鎖定了這一部分的高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