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感動(第2/6頁)

江春在前,心不在焉,將地上幹脆了的枯枝踩得“咯吱”一響,她忙回過神來,自己二人已離了人聲鼎沸的學舍前。

“小友,喏,這是愚兄與你的生辰賀禮,只願你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江春又被唬一跳,她今日可能是犯了甚了,魂不守舍,已是第二次被人唬到了。

嗯?甚生辰賀禮?

她驚得睜大了眼,淡淡的眉毛挑得有些高,見身後的徐紹,拿了塊直徑三四公分的圓形青綠色玉佩。她不太懂得如何品鑒,只曉得這一塊青玉拿在他白皙修長的手裏,在正午陽光的映照下,倒是正合了“溫潤如玉,有如君子之德”一句。

那玉佩中間還通了一孔,她見過徐紹以前好似是佩戴過一塊的,用絲線打了絡子,掛在腰間,三年前徐紹上江家門,小猴子文哥兒見著了,還問過她那是何物……她有些印象。

見江春還愣著,徐紹又將玉佩往前一送,溫聲道:“小友,這是愚兄從小戴慣了的,雖不是甚好玉,但愚兄帶著這幾年無病無災的,只望它亦能護你一世平安。”

說到“一世平安”四字,他的臉有片刻的發紅,但仍忍著羞赧說出來了。

江春卻又更加驚詫了,這玉佩有“溫潤而澤,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的說法,古人佩玉不止能辟邪、防病防災,還可熏陶美德,增長仁智,他將自己隨身配的送給自己……這有些不太好吧。

況且,古人還講究“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他這謙謙君子的佩玉,自己何德何能可收下。

這年代對玉佩、玉飾件的使用還比不上明清時候頻繁,玉料來源較少,多由西域諸國供給,故這玉飾的價格就要昂貴些……這樣的禮物她不能收。

江春正了正神色,歉然道:“多謝紹哥哥厚愛,紹哥哥心意我心領了,只這佩玉是你隨身之物,我是斷斷不敢收的。”

說著將他拿著玉佩的手往對面推。

徐紹卻不讓,堅持要塞給她:“小友,這是愚兄的一點心意,你定要收下才是。”

這般貴重又意義重大的禮物,江春自是堅決不會收的,兩人就僵持起來。

徐紹無法,只得嘆了口氣:“愚兄何其有幸,能得遇小友,就當我兩相識一場的心意吧。”

他轉換策略,只打友情牌,江春就有些猶豫,該怎樣拒絕。

只這“猶豫”望在旁人眼中,卻成了“動搖”了。

就在二人不遠處的垂絲海棠下,站了一老一少兩人。那垂絲海棠是最喜陽不耐陰的植物,一到了秋冬,葉子就紛紛掛不住,地上積了厚厚一層,蒼勁的枯枝上卻只零零星星有幾片了,故這二人的視線自能毫無阻礙地落在前方的少男少女身上。

那青年倒是穿得隨意,只一件絳紫的直裾常服,腰間系了條青綠色玉帶,臉上面皮呈古銅色,眼神堅毅,一看就是行伍中人,倒有點正直無私的意味。

只聽他對面的老者慢悠悠捋了捋胡子,問道:“京內事情可是辦妥了?這次又是怎說的?”正是教管司的陳之道夫子。

竇元芳望著那邊,有些心不在焉,皺著眉頭:“這般把戲已不知耍了多少次了,只他是個耳根子軟的,那婦人隨意哭鬧幾聲,自然就是任她指鹿為馬了。”

“十三,且看開些吧,子不言父過,當年就是一攤算不清的糊塗賬,你為人子女的,遇到這般父母,自也只有認下的份……且看今後吧。”

竇元芳只點點頭,眼睛盯著右前方。

“倒是你那庶兄,近日怕是收到京裏的書信了,觀他情志頗為不遂。”

竇元芳也有些無奈:“若是旁的事也就罷了,但她此次委實過了,淳哥兒養在我祖母面前,還遭了這種事情,若是獨留他一個在我院裏,那哪還有活路?”

陳老嘆了口氣,拍拍他肩膀,道:“罷了罷了,小兒好好的也就罷了。”

似是想起什麽來,陳老又補充道:“你先頭那個娘子也去了五六年了,可有想過再聘一房賢惠娘子,教養一下淳哥兒也是好的。”

那竇元芳本就有些不太好的臉色,這回直接黑了,只在恩師面前還捺住了些。聽那“先頭娘子”“去了”,全天下皆以為他竇元芳對她段麗娘不住,現今居然連她在這世上唯一的血脈也護不住……果然是唱得好一出大戲!

世人只會相信他們看到的,或是他們想讓自己眼睛看到的:男子好大喜功,權欲熏心,自告奮勇出征沙場,置臨盆在即的妻子於不顧,致妻子難產而亡……好一個寡情薄意的男子,當初若不是靠著嶽家的扶持,哪有他安國公府的榮華富貴。

這就是世人會相信的版本。

見弟子又開始皺眉黑臉,陳老無奈嘆了口氣,打著哈哈轉移話題,指了指前方男女,故意湊趣道:“少男少女,琴挑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