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前段時日, 宋仁宗下了一道旨意,讓太學的學生每個月去田間體驗民間疾苦,還讓太學的學生和先生一起種地種田。

這道旨意下達後, 太學的學生和先生雖然很懵, 不明白官家為什麽會下這樣的旨意, 但是聖旨是必須遵從的。再者,太學學生種田種地還要算在平時表現裏,也就是後世說的學分。

太學的學生每個月一次私試,類似於後世的月考。每年一次公試, 兩年一次舍試。每次考試的成績也會算在表現裏,也就是說考試也會算學分。

以前,太學學生的表現好不好, 完全看考試考得好不好。考得好會有獎賞, 考得不好, 自然有懲罰。

太學每個年級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班。當然甲班是最好的班,丁班自然是最差的班。

每個月的私試,考得好學生能從差班進好班, 好班的學生也能掉到差班。如果一個學生, 一年十二次私試都考得非常差,並且一點進步都沒有,就會被太學開除。這就導致, 太學裏的競爭非常激烈。學生們要努力拼命讀書, 不能有一絲的懈怠。

原來的太學只收七品官以上的子女,不收平民老百姓的子女。幾年前, 範仲淹他們推出新政, 其中就一條新政是關於太學的。範仲淹下令改革太學, 開始招收平民老百姓的學生。不僅如此, 他還設置了考試淘汰制,就是前面說的好班的學生掉到差班。

趙旸一開始得知太學搞這種淘汰制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驚嚇,因為這個跟後世的淘汰制是一樣,沒想到在宋朝學生們都這麽卷。對了,太學的學生除了學習經史子集,還要學習琴棋書畫。當時,他深深地同情了一把太學的學生。

雖然太學教導學生全面發展,但是趙旸覺得還是太學教出來的學生不是書呆子,就是官迷,而且太過高高在上,對民間一點都不了解。所以,他才會讓太學的學生去體驗民間疾苦。

他日後想要的官員,是能了解民間疾苦,對種田種地也非常了解。因為只有這樣,官員們才能腳踏實地為老百姓做事。

太學的學生對於這個安排是十分反對的。一是,他們覺得自己平時讀書都非常忙,都沒有閑暇的時間出去玩,哪裏有時間去體驗民間疾苦。二是,他們覺得自己是讀書人,怎麽能像農民一樣去種田種地。

雖然太學的學生反對,但是這是聖旨,他們必須照做。太學的辦事效率非常快,沒多久就弄了幾塊田,幾塊地讓學生們種。

一開始種的時候,太學的學生們是非常抗拒的,但是種了一段時間,他們就找到了樂趣,不少學生喜歡上了種田種地。不過,還是有很多學生不願意的。

趙旸得知太學的學生們很好地在種地種田,心裏很是欣慰。這段時日,他和曹皇後他們也在宮裏種起菜來。

上輩子趙旸的爺爺和奶奶非常喜歡種花、種菜。他受爺爺奶奶的影響,平時也會種花。有時候幫爺爺奶奶種菜。雖說他在種菜方面不是高手,但是也不是什麽都不懂的菜鳥。

春天能種的菜非常多,坤寧宮和東宮裏挖出不少空地來種菜。

曹許一開始跟趙旸種菜很是嫌棄不願意,但是種了一會兒就真香了。他現在每天起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菜地看看菜有沒有長出來。每天菜地裏的菜都會發生變化,一天比一天長大些,這讓他看了非常有成就感。

晏殊他們對趙旸提出讓太學的學生們種田種地一事很贊成。種田種地的風潮不僅在太學和宮裏風靡,也在各個大臣家裏流行起來。現在,大臣們見面,第一件事就是問對方家裏的菜種得怎麽樣。種得好的大臣會很得意地炫耀,種得不好的大臣暗地裏下決心一定要種好。

此時,趙旸正在考試,考得正是《論語》。

前兩日,晏殊教趙旸讀完《論語》。在學習《孟子》之前,得好好地考核趙旸對《論語》的理解。

昨天,趙旸先是把《論語》每篇內容全部默寫了下來。今天,他要《論語》每篇內容的含義寫下來。明天,他要以每篇《論語》的內容寫一篇文章。

曹許身為趙旸的伴讀,自然也要一起考核,可把他為難死了。不過,好在晏殊對他沒有什麽要求,他考得好不好都無所謂。

連續考了十幾天,趙旸終於把《論語》所有內容考完了。考完試後,又到了每個月去相國寺學習的日子。

晏殊把趙旸寫的文章拿給文彥博他們一起批閱。雖然趙旸寫文章時不喜歡用華麗的辭藻,但是他樸實的詞匯卻非常觸動人心,有時候一針見血。

看完太子殿下的文章,晏殊他們內心深處非常觸動。這麽說吧,太子殿下的文章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到湖水中,濺起一圈圈的漣漪,這漣漪久久無法散去。

“大才啊,太子殿下大才啊。”文彥博他們看了太子殿下的文章,久久無法平靜,“這真的不像是六歲孩子寫出來的文章。”